〈積雨輞川莊作〉‧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
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
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
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
海鷗何事更相疑。
~〈全唐詩.卷128_019〉
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的作品,是王維田園詩中的代表作之一。本詩的題目一作〈秋歸輞川莊作〉,因此筆者判斷這首詩寫於秋天,與〈山居秋暝〉這首詩寫作日期很接近。
奇石之歸去來
在賞析此詩前,先跟讀者分享一則與王維有關的神奇故事:王維曾經給岐王李范(唐玄宗的弟弟)畫了一幅畫,畫上只是很自然的畫了一塊石頭,但此石就像是名山上的怪石那樣極具神采,畫上的石頭有王維的題字及印章。岐王把這幅畫當成寶貝那樣珍藏,有時間就拿出來觀賞,並生出了遊天下名山的想法。幾年過去後,再拿出這幅畫觀賞,發覺畫上的石頭更具神采。岐王常對著畫讚歎。
一天早晨,大風雨忽至,雷電交加,畫上的石頭突然穿透屋宇破空而去,不知所終。岐王發現畫上只剩一幅空軸,石頭不見了。唐憲宗(西元八零五~八二零年在位)時期,高麗國王派遣使者來朝,使者奏曰:某年某月某日,大風雨中,從高麗國的神嵩山上飛下一塊奇石,掉在王宮中,奇石上有王維的字印,高麗國王知道這塊奇石一定是中國的寶物,不敢擅留,故派遣使者來天朝奉獻。
憲宗奇之,命人拿出王維的書畫作品比照石頭上的字跡及印章,絲毫無差。憲宗這才相信王維畫作的神妙,敕令遍索海內,將王維的作品收藏於宮中。為了防止畫作上的景物飛走,在藏王維畫作的偏殿地面灑上雞鴨狗血,以拘押之。(見清.趙松谷《王右丞集注》援引《丹青記》、《琅嬛記》的記載。)
筆者曾與友人笑談說:《宣和畫譜》載宋徽宗時期,大內珍藏了一百二十六幅王維的畫作;至清朝還都有人收藏。為何現今一幅也無?是否不知收藏王維畫作之法,以至於畫上的景物都飛走了?
積雨空林煙火遲,
蒸藜炊黍餉東菑。
積雨,猶久雨,連續幾天或一段時間下雨;它是唐詩中很常見的一個詞。寫詩的場景可能是在綿綿不斷的雨中;也可能是久雨初霽的時候。如韋應物〈山行積雨,歸途始霽〉這首詩描寫的是久雨過後的山色及心情;而劉灣〈對雨愁悶,寄錢大郎中〉:「積雨細紛紛,饑寒命不分。」則是講久雨之時的心情。本詩是指久雨初霽的時候。空林,與「空山」的詞意相近,指幽靜人少的山林或有樹林的山嶽。這也是唐詩中常見的詞。煙火,本詩指炊煙。「遲」的意思是「遲滯」,在山區久雨初停的時候,空氣很潮濕,炊煙上升就讓人覺得有「滯重」感。如果在晴朗的天氣,炊煙嫋嫋上升,就顯得輕靈。所以「遲」字用得特別傳神,撇開它是個韻腳不說,很難找到其它的字來替代。
「積雨空林煙火遲」大意:久雨初霽的山區人家,戶戶升起了炊煙。這一句的畫面和意境很難用確切的白話表達完整,因為「積雨空林」還表示久雨過後山區的樹林,草木枝葉都帶著雨滴;(晌午時分)農家戶戶升起了炊煙,炊煙在潮濕的空氣中緩緩上升(煙火遲)。
蒸藜,煮野菜。藜,古代平民百姓常吃的一種蔬菜;屬藜科,其莖直立,葉子菱狀卵形,邊緣有齒牙,下面被粉狀物,花黃綠色,嫩葉可食。黍(音屬),亦稱黍子、黃米、秫米、黃糯;古代專指一種子實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子實煮熟後有黏性,可以釀酒、做糕餅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穀二.稷》:「稷與黍,一類二種也。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稷可作飯,黍可釀酒。猶稻之有粳與糯也……今俗通呼為黍子,不復呼稷矣。」、「北人呼為黃糯,亦曰黃米。」又據《新唐書.五行志二》載:「都人以黃米及黑豆屑蒸食之,謂之『黃賊打黑賊』。」因此,炊黍,即蒸黍子糕餅。
餉,本意是給田裏勞作的人送飯。這個「餉」字也用得特別巧妙,「餉」還可理解為「餉午(吃午飯)」;而且在古漢語中,「餉」又可通「晌」,也是表示中午的時候。菑(音資),田地。東菑即東邊的田中。
「蒸藜炊黍餉東菑」這一句的場景是,在中國古代那種男耕女織的社會中,男丁在田中幹活,婦女在家中操勞家務,到了中午的時候,婦女在家裏煮好了藜菜湯(蒸藜),蒸好了黃米糕餅(炊黍),用食籃子裝好,送到東邊的田中去(餉東菑)。當然也有可能是讓家中的孩子送去。
首聯讓我們又一次的領略了王維詩作的特點 ──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那是一個溫馨而又祥和的山區農家勞作的場景。
漠漠水田飛白鷺,
陰陰夏木囀黃鸝。
漠漠,這個詞在古詩文中相當常見,在不同的詩文中詞意也不盡相同;在本詩中既有「(水田)廣闊貌」又有「(水田)密佈貌」之意。這種用法見於唐.羅隱〈省試秋風生桂枝〉詩:「漠漠(廣闊貌)看無際,蕭蕭別有聲。」西漢.枚乘〈柳賦〉:「階草漠漠(密佈貌),白日遲遲。」西晉.陸機〈君子有所思行〉:「廛裏一何盛,街巷紛漠漠(密佈貌)。」水田,圍有田埂,用以蓄水種稻的耕地。白鷺,又叫鷺鷥,鸛的一種,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食魚蝦。
陰陰,比喻樹林枝葉茂盛而蔭蔽覆蓋的樣子。夏木,這也是唐詩中常見的詞組,它並不特指夏天的樹木。春、夏、秋這三季,凡是枝葉茂盛的樹林或樹木均可稱為夏木。因為「夏」字在古漢語中有「大」的意思。《爾雅》:「夏,大也。」《詩經.秦風.權輿》:「於我乎,夏屋渠渠。」《毛傳》訓「夏」字曰:「大也。」
例如:韋應物〈立夏日憶京師諸弟〉:「夏木已成陰,公門晝恆靜。」這是立夏時節。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十首〉:「百頃風潭上,千重夏木清。」此詩從其它的詩句中判斷是描寫初春時的情景(「綠垂風折[春]筍,紅綻雨肥[春]梅。」、「棘樹寒雲色,茵蔯春藕香。」、「風磴吹陰雪,雲門吼瀑泉。酒醒思臥簟,衣冷欲裝綿。」)。劉禹錫〈觀棋歌送儇師西遊〉:「山人無事秋日長,白晝懵懵眠匡床……商山夏木陰寂寂,好處徘徊駐飛錫。」這是秋天的時候。白居易〈村居臥病三首〉:「夏木才結陰,秋蘭已含露……新秋久病容,起步村南道。」這是初秋的時節。筆者之所以詳細分析「夏木」的意思,緣於現在大部份學者都因「夏木」一詞判斷此詩是夏天寫的,而筆者個人見解,此詩是描寫秋天的景色。因為北宋朝廷編纂的《文苑英華》書中,此詩題目為「秋雨輞川莊作」;南宋時期文人趙師秀編纂的《眾妙集》中,此詩的題目為「秋歸輞川莊作」。
此聯的大意是:廣闊而又如網佈列的稻田上白鷺翩翩飛翔,枝葉茂盛的樹木中有黃鸝在歌唱。
唐.李肇《國史補》認為王維此聯乃取自李嘉祐的現成句子「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古今學者或有不同見解。清朝的文人奉敕編修《全唐詩》時,並未在任何一本詩集中找到有記載李嘉祐的這個對句。因此,他們在李嘉祐句後注曰:「李肇稱嘉祐有此句,王右丞取以為七言,今集中無之」,詳見《全唐詩》卷207。筆者則認為,王維是開元初期進士,李嘉祐是天寶初進士,王維出道的時間比嘉祐早整整三十年,因此誰取誰的句子還很難說。
(未完,下周三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