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雨輞川莊作》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
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
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
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
海鷗何事更相疑。
~《全唐詩.卷128_019》
空古準今之壓卷作品
王維寫的這一聯受到古代詩評家的交口稱讚,都說王維疊字運用巧妙。南宋.葉夢得《石林詩話》云:「此兩句好處,正在添『漠漠』『陰陰』四字,此乃摩詰為嘉祐點化,以自見其妙……。不然,如嘉祐本句,但是詠景耳,人皆可到(指普通人都可以寫得出來)。」
清.沈德潛評曰:「不知本句之妙,全在『漠漠』、『陰陰』,去上(去掉)二字,乃死句也。」見《唐詩別裁》。清朝文人趙松谷《王右丞集注》評曰:「諸家採選唐七言律者,必取一詩壓卷……,吳江周篆之則謂冠冕,莊麗,無如嘉州(岑參)『(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官之作)』;淡雅幽寂,莫過右丞『積雨(輞川莊作)』。淡齋翁(南宋學者王萬)以二詩得廊廟山林之神髓,取以壓卷,真足空古準今。」南宋學者王萬認為王維的這首詩,可作為唐朝律詩的壓卷之作,並足以空前及當作現代人寫律詩的範例和標準。雖然是一家之言,但可見古人對王維作品的推崇。
山中習靜觀朝槿,
松下清齋折露葵。
習靜,打禪靜坐之意。朝槿(音昭僅),即木槿。錦葵科,落葉灌木。夏秋開花,花有白、紫、紅諸色,朝開暮落,栽培供觀賞,兼作綠籬。花、皮可入藥。莖的纖維可造紙。李時珍《本草綱目》載:「此花朝開暮落,故名日及,曰槿、曰蕣,僅榮華一瞬之義也。」
清齋,謂素食,長齋。露葵,即蓴菜,又名鳧葵。多年生水草,葉片橢圓形,浮水面。莖上和葉的背面有黏液。花暗紅色,嫩葉可做湯菜。
「山中習靜觀朝槿」大意:在山中(或松下)打坐悠然地看著木槿花朝開暮落。古人常以木槿花比喻事物變化之速或時間的短暫。此句的言外之意是,打坐時心如止水,不為外物所動。
「松下清齋折露葵」大意:在松下折蓴菜嫩葉煮了下飯吃。因為素食並非只吃蓴菜湯,如果真是這樣,人的身體也受不了。宋玉〈諷賦〉曰:「炊雕胡(菰米)之飯,烹露葵之羹。」這才是古代素食者的常用食物。可能有人會問:「松下怎麼會有露葵可折?」王維在輞川隱居時,家中有童子服侍,每欲到山中習靜時,會吩咐童子備好炊飲用具、菰米、蓴菜等。
這兩句是有關聯的,當一個人通過修行,心如止水時,人的各種欲望也會隨之減少,包括對吃的東西的執著。所以王維在妻子去世後就沒有再娶,長年吃素食。這是修行的境界使然,非強為也。
野老與人爭席罷,
海鷗何事更相疑。
野老,詩人的自稱。這兩句各包含了一則富有哲理性的典故。也因為此,讓這首詩在具足詩情畫意之外,又增加了引人深思的哲理。
據《莊子.寓言》載(原文請見附錄):有一位叫陽子居的人在一間客棧中等候老子,並問道於老子,老子對他說:「你如此驕矜傲慢、目空一切的樣子,還有誰敢跟你在一起生活居住?我告訴你,一個最清潔的人,都能看到自己身上的污垢;一個大德之士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像你用傲慢的神態來顯示自己與別人的不同。」陽子居聽了後恍然大悟,感激的對老子說:「敬承指教。」
陽子居剛來這家客棧的時候,由於擺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客棧裏的人以為來了世外高人,所以店裏的客人都來迎接,那個客棧的男主人親自為他安排坐席,女主人親手拿著毛巾及梳子侍候他盥洗,旅客們見了他都得讓出座位,烤火的人見了也就遠離火邊。等到他聽了老子的教導,離開客棧的時候,店裏的客人已經跟他無拘無束的爭席而坐了。古詩文中常用「爭席」二字來比喻與人交往融洽無間。
莊子這則故事表達這樣一個理:一個在常人中修行的人,不要表現出跟常人不一樣的神態,那樣就無法在常人中生活了,因為常人看了都敬而遠之。真正修為好的人,是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換句話說,對自己個人品德的要求不能混同於常人,但外表與神態上與常人無異。而且跟常人的交往能融洽無間,待人接物沒有私心及目的心。
王維用「野老與人爭席罷」來表示,自己已經悟到並達到了這個境界。
又據《列子.黃帝》載(原文請見附錄):海邊有個喜歡鷗鳥的人,每天早上到海上去,跟海鷗玩耍,海鷗來跟他玩的有成百隻以上。有一天,他父親說:「我聽說海鷗都愛跟你遊玩,你抓一隻來,我也玩玩。」第二天他來到海上,海鷗都在空中飛翔而不下來。所以說:「最好的語言是沒有巧言裝飾的質樸語言,最高的行為是不帶個人私心或目的心的無私無我的行為。同別人比試智慧的想法,那是很淺陋的。」
這則故事說了這麼一個理:帶有私心及個人目的的人,跟別人交往或交談,最終都會讓人反感。因為這種私心或不好的目的,動物都能感受得出來,都會遠遠地避開。
「海鷗何事更相疑」,是承接、補充上面一句的內涵。也就是說,詩人已經修到了能不帶有私心或目的的跟普通人交往(野老與人爭席罷),那麼,即使是跟海鷗在一起玩耍,海鷗也不會對詩人有所懷疑。
妙於丹青者 能於詩中繪畫境
王維這首詩,首聯描寫了積雨過後,山區老百姓辛勤勞作的畫面。頷聯描寫白鷺翩翩飛翔、黃鸝婉轉而歌。這兩聯是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水乳交融的畫面。然後第三聯主要是說自己打坐修行,並安於素食過清淡的生活。那麼,通過修行,達到了第四聯所表達的內涵的那種境界。這個境界,說白了就是與前二聯呼應的,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這首詩也可以說是王維修煉心境的一個體會。
古人認為,王維能將詩寫得像畫那樣,是因為王維善畫的緣故。清.趙松谷《王右丞集注》援引《史鑒類編》曰:「王維之作,如上林(上苑)春曉,芳樹微烘(映照),百囀流鶯,宮商迭奏,黃山紫塞(塞外),漢館秦宮,芊綿(富有文采)偉麗於氤氳杳渺之間,真所謂有聲畫也。非妙於丹青者,其孰能之。」
附錄:
《莊子.寓言》:陽子居南之沛,老聃西遊於秦。邀於郊,至於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歎曰:「始以汝為可教,今不可也。」陽子居不答。至舍,進盥漱巾櫛,脫屨戶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弟子欲請夫子,夫子行不閑,是以不敢;今閑矣,請問其故。」老子曰:「而睢睢盱盱,而誰與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陽子居蹴然變容曰:「敬聞命矣!」其往也,舍者迎將其家,公執席,妻執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其反也,舍者與之爭席矣!
《列子.黃帝》: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遊,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遊,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故曰:至言去言,至為無為。齊智之所知,則淺矣。◇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