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中共試圖通過投資對中東歐國家施加影響力,希望該地區成為北京撬動歐洲的支點。但分析指出,中共在投資領域缺乏成果,而中共在國際社會日益強硬的態度,更進一步醜化了其形象。

美國之音報道,立陶宛周六(5月22日)正式宣佈退出中共與17個中東歐國家組建的「17+1」合作機制,表示該機制沒有帶來實際收穫,並督促其他成員也離開,還稱歐盟應該團結一致應對中共挑戰。

立陶宛的舉動是中共與中東歐國家之間關係惡化的最新跡象。但在羅馬尼亞的亞太研究所副總裁布林扎(Andreea Brinză)看來,在此之前,中共與大多數中東歐國家的關係就已經惡化。

她對美國之音說:「因為中國(中共)的經濟承諾沒有兌現,該地區出現了幻滅感。同時,歐盟-中國(中共)和美國-中國(中共)的緊張關係也影響了中國(中共)與中東歐國家的關係,因為其中一些國家決定在這場新出現的衝突中選擇一方。」

中共對中東歐的經濟承諾未兌現

中共在2012年發起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機制,當時承諾為中東歐地區的發展提供資金。在希臘2019年加入後,該倡議共吸納了12個歐盟成員國和5個巴爾幹國家,這些國家與西歐國家相比稍欠發達。

但該地區逐步認識到,北京未能兌現其承諾。數據顯示,在2000年至2019年,在中共對歐洲的1290億美元的投資中,只有不到100億美元流入中東歐國家。相比之下,德國、日本、南韓和美國才是中東歐地區最重要的投資者。

同時,很多官方宣佈的項目也被嚴重推遲或取消,其中「17+1」合作機制的旗艦項目「匈塞鐵路」在八年後才勉強成行;羅馬尼亞於去年宣佈取消了與一家中國公司建造核電站的交易。

近日一份報告還揭示出,一些官員為了掩飾中共在中東歐地區的投資缺乏進展,平息國民的質疑,試圖誇大中共在該地區的投資影響。

這份報告寫道,中歐和東歐政府傾向於對中共在其各自國家的存在進行誇大。官方數字往往包括中方以前提出但從未實施的投資計劃、由中共貸款資助的基礎設施項目以及國際併購的結果。

該報告作者、匈牙利的中東歐亞洲研究中心創始人馬圖拉(Tamas Matura)告訴美國之音:「這主要是由於政治原因,因為中國(中共)方面和中東歐的政治家都有興趣向他們的選民展示該地區的成功故事。自合作開始以來,人們對來自北京的資本流入的期望非常高,而實際結果卻令人失望,因此存在著一個缺口,政治家們試圖填補這個缺口。」

事實上,這種誇大長期助長了外界的疑慮,即中國(中共)成功地收買了中東歐國家,以貿易和投資換取對歐洲的政治影響。但專家強調,中共在中東歐地區的影響力從來沒有像許多人認為的那樣強大,而且在過去幾年中一直在減弱。

波蘭克拉科夫的雅蓋隆大學研究中國-亞歐關係的教授卡瓦爾斯基(Emilian Kavalski)告訴美國之音:「歐盟和中國(中共)似乎都被一種共同的誤解所困擾,認為參與的中東歐國家都與北京同盟。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大多數中東歐國家並沒有與中國(中共)同盟,而是尷尬地發現自己與北京共處一室,並試圖充份利用這一機會。起初,許多參與國熱衷於中國(中共)的投資,但當這些投資未能實現時,年度峰會就變成了空談俱樂部。」

在因新冠病毒(中共病毒)爆發而被推遲後,最新的「17+1」峰會在今年2月在線舉行。為了證明北京對該地區的堅定承諾,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本人,而不是通常出面的總理李克強,出席了在線會議。

另一方面,儘管中國做出了外交努力,斯洛文尼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僅派出部級官員參會。

中東歐漸成抗衡中共的中堅力量

分析還認為,隨著中共在國際舞台上的行為更具侵犯性,中東歐國家將進一步向歐盟靠攏,成為抗衡中共的中堅力量。

中歐關係在過去幾個月呈斷崖式下滑。今年3月,在歐盟聯手西方國家就新疆人權問題對一些中共官員進行制裁後,中共隨即制裁多名歐洲議會議員、歐洲智囊和學者。他們曾就中共的人權問題積極發聲。

這甚至惹怒了歐洲那些對中共持中立或溫和態度的人,整個歐洲大陸對中共的負面情緒不斷增加,最終導致歐洲議會上周高票通過決議,凍結了歷經七年談判初步達成的《中歐全面投資協議》。

容易被忽略的是,一些中東歐國家熱衷於捍衛人權,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是全球為數不多的有議會支持西藏小組的國家。

最近,立陶宛正在考慮在台灣設立經濟代表處以擴大該國與台灣的關係。立陶宛政府官員和議員還要求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

瓦爾斯基說:「立陶宛的決定證實了該國基於價值觀的外交政策……立陶宛離開17+1不是一個驚喜或一個重大的變化,可以被看作是國內關於國家身份和在世界上應該扮演角色的廣泛對話的自然進展。」

即使是那些被視為親中的中東歐國家,中共與他們的親密程度主要基於雙方領導人的良好關係。如果反對派在明年5月的匈牙利選舉中獲勝,布達佩斯可能重新考慮其目前的親中立場;而在經歷了去年8月的大選後,黑山共和國總統領導的社會主義民主黨被削弱,新的政府內閣已經開始重新審視來自中共的巨額債務問題。

此外,在過去幾年歐盟和美國的批評聲中,中東歐國家更加警惕與中共交往所帶來的的政治風險。

雖然歐盟指責中共在歐洲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但17+1機制並不是作為一個集體運作,中東歐國家對中共或中歐關係並沒有共同的立場。相反,歐盟對中國-中東歐的關係影響更大。

在歐盟提高對外資安全審查的大背景下,羅馬尼亞、立陶宛、克羅地亞、捷克等國正對中資採取不同程度的審查;波蘭、捷克、羅馬尼亞和愛沙尼亞還計劃限制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在各自國家的業務。

馬圖拉說:「未來,歐盟的立場在中國-中東歐關係中的份量會更重,因為該地區必須在歐盟的價值觀和經濟幫助與基本沒有兌現的中國(中共)承諾之間作出選擇。」#

-----------------------

4.16 搶修復印 重返報攤
銷售點: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譴責暴力 絕不退縮】
請支持大紀元: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