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彌敦道與柯士甸道交界的一幢建於戰前的罕有長廊式洋樓建築、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彌敦道190號,近期獲建築署批出拆卸圖則,面臨拆卸危機。事件經由市民向油尖旺區議員陳嘉朗通報而曝光,隨即引起公眾關注。發展局在回應傳媒查詢時稱,已向業主提出經濟誘因保育樓宇,有待業主回應。

油尖旺區議員陳嘉朗昨日(14日)於個人官方FB專頁稱,接獲市民通報,位於彌敦道190號的三級歷史建築古蹟在近期獲建築署批准一份整幢拆卸工程的建築圖則,擬進行拆卸工程。他同時上載一張屋宇署向毗鄰的彌敦道184A-188號有利大樓業主立案法團發出的通告相片,內容稱該署「根據《建築物條例》於最近批准了一份整幢彌敦道190號拆卸工程的建築圖則。」「擬進行的(彌敦道190號)拆卸工程,可能會影響彌敦道184A-188號有利大樓及彌敦道190號的共用牆。」

陳議員指出,該建築列入三級歷史建築古蹟,為罕有的長廊式洋樓建築,其的設計受裝飾藝術及新古典主義影響,具地區性的文物價值。

據資料綜合顯示,彌敦道190號樓宇相信在1937年前建成,是現時本港僅存三幢的其中一幢設有長廊式露台的轉角戰前舊樓。整幢建築設計揉合了各種中、西式風格,充份體現當時中西合壁的文化特色。位於轉角位置的她擁有兩面向街的立面,建築師利用了此優勢,於面向柯士甸道的立面建有歐式公寓設計的相連長廊式露台。早年該樓宇上層為住宅,地下為店舖,翻新後整幢大廈改為商業用途。樓宇在1970年代由已故著名商人和社會賢達馬錦燦先生及其家族擁有,目前由該家族旗下的大生地產持有。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指出,「位於轉角位置的她擁有兩面向街的立面,建築師利用了此優勢,於面向柯士甸道的立面建有歐式公寓設計的相連長廊式露台,類似設計現在全港只餘三幢。」(陳仲明/大紀元)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指出,「位於轉角位置的她擁有兩面向街的立面,建築師利用了此優勢,於面向柯士甸道的立面建有歐式公寓設計的相連長廊式露台,類似設計現在全港只餘三幢。」(陳仲明/大紀元)

根據古物諮詢委員會資料,彌敦道190號是三級歷史建築,為全港8803項歷史建築名單中的其中一幢(編號1628),並為1444幢歷史建築的其中一幢(編號653)。油尖旺區議員陳嘉朗表示昨日與賀卓軒議員聯署去信古蹟辦及古諮會,查詢有關當局是否知悉並採取保護措施,至截稿前尚未獲得當局回應。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對樓宇面臨拆卸事件表示關注,稱會密切留意事態發展,又引述建築文物保護專家Wendy Ng稱,「190號設有前、後樓梯,並非當時流行的凸字型唐樓設計,估計屬洋樓」,指出「彌敦道190號利用她獨特地理位置而生成的典雅設計,在城市中確是寥寥可數。」@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