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用星期一、星期二,而是用「日、月、火、水、木、金、土」來標記一周的七天,這被稱作「七曜日」。為甚麼順序上與我們熟悉的「金、木、水、火、土」不同呢?其實,這些命名及順序都是有典故的。

在日本、韓國和北韓,一星期中的各天並不使用數字,而是以「七曜」來命名。日曜日是星期天,月曜日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土曜日是星期六。

中國古代「七曜」用於占星

在中國古代,七曜指的就是日、月和五星。五星指的是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這五顆行星。在中國古代占星學上,「七曜佔」十分重要,又稱「七政」。《易‧繫辭》中說:「天垂象,見(現)吉凶,聖人像之。此日月五星,有吉凶之象,因其變動為佔,七者各自異政,故為七政。得失由政,故稱政也。」

唐代以前,中國並沒有用七星指代一周的七日。隨著佛教傳入中土,印度佛經《宿曜經》下卷《宿曜曆經·七曜直日曆品第八》中寫道:「夫七曜者,所謂日月五星,下直人間。一日一易,七日周而復始。」

並註明各星的名稱:日曜太陽,月曜太陰,火曜熒惑,水曜辰星,木曜歲星,金曜太白,土曜鎮星。還說:「右件七曜,上運行於天,下直於人間。其精靈神驗、內外典籍,具備自南西北三方諸國。」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把「曜日」變成「星期」,「曜」指「星」,而「期」有周期之意。除了星期日之外,其它月亮和五星的名稱都用數字代替。民國以後「星期」被廣泛使用。

台灣日治時期曾使用「七曜」,但戰後由中華民國統治後改成「星期」。而「七曜日」被日本、韓國以及北韓保留至今。

「七曜日」傳入日本

日本平安時代,遣唐僧空海將《宿曜經》傳入了日本,日本朝廷迅速納作日本的知識體系範疇,一舉成為「日本宿曜占星術」的最重要的著作。朝廷依據《宿曜經》推舉出了「曜日的曆法」甚至用該曆法判斷吉凶。

當時,「七曜日曆法」僅是日本王室和貴族的專屬,底層百姓因覺得麻煩,並沒有得到普及。直到明治維新,政府強制採用「西方曆法」,才將「七曜日曆法」以「基礎知識」的形式,徹底普及於全日本。

一周七天的對應名稱。(大紀元製圖)
一周七天的對應名稱。(大紀元製圖)

西方七日的由來

西方的「星期」最早來自於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蘇美爾文明。蘇美爾文明始於公元前40世紀,在公元前20世紀末被古巴比倫王朝所取代。

蘇美爾人認為,七天由七位不同的星神負責。這七位星神分別是:太陽神(星期日)、月亮神(星期一)、火星神(星期二)、水星神(星期三)、木星神(星期四)、金星神(星期五)、土星神(星期六),於是建立了七天一星期的制度。

古巴比倫人繼承了蘇美爾人的星期制。他們也建立了七星塔,每天進行禮拜,每一天都以神的名字來命名,分別是:太陽神(Sun』s day)、月亮神(Moon』s day)、火星神(Mars』s day)、水星神(Mercury』s day)、木星神(Jupiter』s day)、金星神(Venus』s day)和土星神(Saturn』s day)。

後來,古猶太人受到了兩河流域文明的影響,也接受了星期制,然後再傳到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等地方。

古羅馬人隨後將一些代表行星的神,換成北歐神話中的神。火星神換成戰神提爾(Tyr』s day),水星神換成主神奧丁(Woden』s day),木星換成雷神索爾(Thor』s day),金星神換成女神福弗麗嘉(Frigg』s day),土星神換成農神薩圖爾努斯(Saturnus』s day)。

公元321年3月7日,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正式宣佈七天為一周。君士坦丁大帝把基督教設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基督教將星期日作為信徒禮拜的日子。這也是禮拜一、禮拜二等詞的由來。

之後,星期的概念隨著基督教的傳播到歐洲,後來又傳到世界各地。@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