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聚餐時,食物的準備份量很難把握,原本擔心不夠的薯蓉卻剩下一盤子,怎麼辦呢?建議你二次加工再上桌吧!沒錯,剩餘的薯蓉也能「搖身」成靚菜。從脆皮的薯餅,到改頭換面的炒疙瘩,試試這些做法,你會有新的驚喜。
廚房砧板就是個小小試驗台,先從簡單的入手,捲起袖子試試看吧!有人擔心剩菜容易致癌,其實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曾說明,吃隔夜菜不會致癌,因為隔夜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很低,反倒是微生物污染的問題比較令人擔心。因此,沒有吃完的薯蓉應馬上放進雪櫃保存,儘早食用,避免細菌滋生。
以下介紹六種剩薯蓉的做法:
1.波蘭馬鈴薯麵疙瘩
波蘭馬鈴薯麵疙瘩(kopytka)常被翻譯為餃子,但傳統的餃子都會有餡,這個沒有,所以還是叫麵疙瘩更貼切。kopytka在波蘭語中是「蹄子」的意思,波蘭馬鈴薯麵疙瘩是因它的形狀而得名。
將薯蓉和麵粉、雞蛋揉成麵團,搓成半英吋左右長條,斜著切成1英吋左右長的小塊即可。開水入鍋,把馬鈴薯麵疙瘩煮熟,撈出後可以用牛油煎,撒糖粉吃,也可搭配炸洋蔥和煎煙肉一起吃。你也可以試試中式炒疙瘩的做法,蔬菜丁和肉末炒熟後,倒入馬鈴薯面疙瘩翻炒後出鍋。用料酒、醬油、鹽和糖調味,味道也不錯。
2.捲心菜煎馬鈴薯 (bubble and squeak)
這是一道傳統的英國菜,名字很古怪,叫做「氣泡吱吱叫」(bubble and squeak)!通常用捲心菜和馬鈴薯製作,或者加別的菜也可以,一般家裏有甚麼食材就用甚麼。把蔬菜切碎後拌入剩餘的薯蓉,平底鍋內倒油後煎成餅,它的名字就是來自油煎時發出的「吱吱」聲。
這道菜的做法和它的名字一樣,非常隨意,沒有甚麼約定俗成的規定。有人會覺得,這不就是馬鈴薯餅嗎?沒錯,可以說是一款馬鈴薯餅,下面再來看看別的馬鈴薯餅配方吧!
3.脆皮馬鈴薯餅
把吃剩的薯蓉倒入大碗中,加入切碎的洋蔥、歐芹、磨碎的芝士、雞蛋和適量麵粉,喜歡胡椒的可按自己的口味添加。用叉子或勺子把碗中的食材攪拌均勻成糊狀,注意別太稀了。想要省事一些可以不用麵包屑,直接在平底鍋中加油,用勺子放合適大小的麵糊,然後壓平整整形,把馬鈴薯餅兩面煎至金黃即可。
喜歡用麵包屑的,食材拌勻後,取合適大小搓成球,壓平後沾上麵包屑再進行油鍋煎炸。
4.炸丸子
蘿蔔可以做丸子,那馬鈴薯呢?當然也可以。如果家裏還剩有火雞或烤肉,正好一併加工。把肉切碎,別忘了放調料,可加入醬油、五香粉和鹽,就按中式丸子的做法來放,但因為剩下的薯蓉已經有鹹味,注意鹽別多放。
想要健康一點的話,可以做水汆丸子,或者用蒸籠蒸一下,配沾醬吃。油炸丸子吃起來很香,只是熱量比較高。
5.馬鈴薯麵包
如果你喜歡烘焙,那就試試馬鈴薯麵包吧!基本的原料很簡單,剩薯蓉、麵粉、酵母、雞蛋、牛油和水。別的再放些甚麼看個人喜好,鹹味的可以加香蔥、煙肉,甜味的加點糖或蜂蜜。
揉麵團時和做別的麵包一樣,須注意排氣和二次發酵。做成小麵包的話,焗爐設置190℃,烤20至25分鐘即可。
6.西式濃湯
數年前受邀到同事家吃飯,這位同事來自匈牙利。吃蘑菇湯時,覺得湯很濃,不知道他是怎麼做的,就好奇問了問。他說是母親做湯時加了麵粉。這是我第一次聽說湯裏面可以加麵粉。世界之大,做菜的方式真是五花八門。
後來知道的就更多了,除了麵粉外,馬鈴薯或馬鈴薯粉也可用來增加湯的濃度和潤滑感。這也讓家中的剩薯蓉有了用武之地。
先將蔬菜和肉切塊,肉可以用剩的火雞或烤肉。蔬菜建議先炒一下,然後再煮。大火燒開後轉小火,倒入剩薯蓉拌勻,加鹽和白胡椒調味。調味後可以再用料理機攪拌過,或者也可以直接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