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鞠的起源是「蹴鞠」。蹴,踢的意思,鞠,就是皮製的球,蹴鞠是一種以腳踢球的活動,也稱蹋鞠,早期的「鞠」,以動物皮毛、穀物及碎布等簡易材料填充縫合而成。
蹴鞠最早的文獻記載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戰國策》。(戰國策‧齊策)記:二千三百多年前的山東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
西漢時期,蹴鞠主要有競技和娛樂兩種作用。競技通常帶有軍事訓練的性質,常用於鍛鍊士兵的體魄,檢視其是否具有英勇善戰的能力。大將軍霍去病出征塞外時,常率領將士們進行蹴鞠比賽,以鼓舞士氣、解除乏悶。
蹴鞠用作娛樂時,則多為表演和民間消遣。《史記‧蘇秦列傳》中記,臨淄人富庶殷實,以「吹竽鼓瑟,彈琴擊筑,鬥雞走狗,六博蹋鞠」為樂。
宋代時,女性與孩童也開始參與蹴鞠了。《文獻通考》記有一「女子蹴鞠」的盛況:「宋女弟子隊一百五十三人,衣四色,繡羅寬衫,繫錦帶,踢繡球,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
唐代時期的蹴鞠則與現代的足球大小類似,表面用八片皮革縫製,中間用充了氣的動物膀胱填充,如唐宋時期的八片鞠。後來蹴鞠傳到了日本,由貴族階層逐漸普及到民間。幾世紀後發展成一種傳統玩具,可以用手把玩,喚做「手鞠」。
手鞠較小,大部份為五公分~十五公分,多用和服剩餘的邊角料製作,表面用絲線纏繞成各種幾何圖形,球心用棉花、稻殼或香料等填充。
江戶時代起,有的日本父母習慣在元旦的時候,往手鞠球中藏入一張帶有新年祝福的紙條,送給孩子。人們相信,手鞠在漫長的製作過程中,融入了製作者的心意,所以有著帶來好運和幸福的寓意,成為帶有親人祝福的幸運球。日本有一項新春的例行活動,便是在神社表演中,將手鞠獻給神靈。手鞠圖案豐富多彩,以日本傳統花樣為主,常見的有多重菊、桃花、福壽草和玫瑰等,其它的也有漩渦、仙鶴和箭柄等紋樣圖案。
作為傳統文化,手鞠現在漸漸地被賦予了更多的用途。人們將手鞠衍變成各種飾品,如掛飾、耳飾和胸針等,並將其當作精美的手工藝品贈出。
瘟疫肆橫的今天,一些手鞠製作者會在球芯內放入艾葉、沉香等中草藥,製成手鞠香囊。人們隨身佩戴,或擺放在家中、車裏,以求得辟瘟免災。
密密絲線細細纏繞的手鞠,蘊含的情誼是現代工業產品不可能承載的。在事事喧囂的浮躁時代,還能纏繞手鞠的女子,必是一個嫻靜的女子,而能收到她的這個禮物,也必是被美意祝福的人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