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人員的走動、外面汽車駛過造成的細微震動,都會影響實驗室內顯微鏡觀察分子的精確度。科學家新發明了一套簡易的外接設備,加載在顯微鏡上,可以長時間「穩住」觀察樣品,顯著改善顯微鏡的精準度。
實驗室 人員在觀察微觀下單個分子、進行成像的過程中,環境內任何細微的移動都會降低觀測的分辨率。研究人員稱其為「漂移」(drift)誤差。
「達到20 ~ 30 納米的超分辨率螢光顯微鏡技術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要再提升精確度,卻受限於漂移誤差。」這套新設備的發明者之一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醫學院的單分子學教授高斯(Katharina Gaus)說,「對一個樣品成像所需的時間越長,漂移(產生的影響)越大。最主要的漂移震動來自人流的走動、建築外面車輛的行駛。」
高斯解釋說,對分子的成像無法一下子完成,因此一旦樣品出現細微的移動,實驗後期拍下照片的位置已經和開始的時候所在的位置出現偏差,帶來人為的誤差。
他們發明的這套系統,給顯微鏡加上一個感應器,隨時感應即使非常細微的移動並反饋給軟件系統,軟件系統隨時調整,將光線的位置返回到和原始位置差距不到1 納米的範圍內。這就相當於把樣品在三維空間內隨時維持在沒有出現移動的狀態,供顯微鏡完成成像的過程。研究人員最近把加裝這套系統完整的一套操作指導發表在《自然- 實驗室指南》(Nature Protocols)上供同行使用。
項目負責人科埃略(Simao Pereira Coelho)說,很多顯微鏡都能加裝這套系統,包括標準顯微鏡或是經過客製化改裝版本的,以及商用級別的顯微鏡。
研究人員表示,即使沒有經過專業光學儀器操作培訓的人員,按照這套操作指南都能夠完成顯微鏡升級,接上所需的硬件,再配合軟件設置即可完成。
「我們的成像可以不再受時間的限制,在不會降低數據質量的情況下從一個樣品獲得儘可能多的信息。這套系統不僅提高實驗的精確度, 而且提出了一個全自動升級操作的新思路。」高斯說。◇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