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無論你家境如何孤貧,考中舉人之後,立時身家萬貫、良田無數。沒有出身的地主,會主動把土地掛到你名下、付你田租。不僅你一人翻身,家族也會受你福蔭,各種免稅、免徭役。住房規格上升,美妻、美妾任娶。

考中後,會有官差敲鑼打鼓上門報喜,考中進士更是不得了,從影視劇中看到的考中狀元跨馬遊街,披紅掛綵,風光無限。其實自唐開始至清朝,進士及第、狀元遊街的場面比文藝作品中更加張揚。

科舉不僅影響世風,歷朝歷代也影響著朝堂之風,有科舉之後,朝堂的論資排輩不再排家世,而是講究及第年份、排名位次。

(二)科舉對思想道德的影響

科舉自初創到完善,重點考試內容就是聖人經典。

在科舉盛行的年代,整個社會推崇聖人經典,從小熟讀背誦《孝經》、《論語》等,對維持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在一個較高的水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國古代選官,秉承的理念是,做官先學做人、治理國家當以聖人教導的「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為基礎。因此科舉考試便以聖人經典為基本內容。

唐代科舉最重要的進士、明經科,考試範圍中的古經文典籍內容為大經:《禮記》、《左轉》;中經:《詩經》、《周禮》、《儀禮》;小經:《周易》、《尚書》、《公羊傳》、《穀梁傳》,另外還有必考的《孝經》、《論語》。最初只考策論的進士科,後來也加上大經和《老子》。

宋代科舉廢除了唐朝科舉中「詩、詞、賦」的內容,強化了古籍經典的內容。不僅如此,科舉考試還加入了《經義考》,就是對聖人經典的理解和闡述,而不單單是背誦填空了。

後世延續了前朝的科舉形式和內容,更加強化了聖人經典的考試內容,明、清之後,科舉基本只剩一科——進士科,而進士科的主要內容就是四書、五經。

有科舉以來,必須學好聖人經典,方有晉身入仕之望。由於科舉對社會風氣的影響,學習聖人經典,以聖人教導修身齊家,已不是學子專屬,而是全社會道德規範。

無論進官學、私塾,還是自學,學的都是「孔、孟之道」。

古代法律沒有現今這般繁雜。在古代有人做了壞事,即使不用法律制裁,社會公共道德所造成的壓力,就會使道德敗壞之人無容身之地。

(三)科舉對教育的影響

中國古代對教育的認識十分深刻,教育理念的形成淵遠流長,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之前。西周時期形成了以「禮、樂、射、御、書、數」為主體的「六藝」教育體制。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中華文明的果實成熟了,中國教育進入了「古典」時代,產生了私學和專門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群體,一大批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教育家,如群星燦爛,各家學派教育思想競相爭輝。

不僅《論語》、《墨子》、《孟子》、《荀子》、《禮記》、《管子》、《呂氏春秋》等典籍中記載了大量的教育資料,而且還出現了像《大學》、《學記》、《勸學》、《弟子職》等這樣的教育專著。

這些教育專著是春秋、戰國時代豐富的教育經驗和教育思想的總結,成為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成體系的教育學著作,奠定了中國傳統教育的理論基礎。

《學記》把教育的社會功能歸納為:

「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也就是說,教育的社會功能包涵兩個方面:一是培養國家所需要的人才,一是形成社會的道德風尚。

中國傳統的教育內容主要為德和道。「修德學道」(東漢鄭玄),修德,即培養道德品行;學道,即學習知識技能。

中國古代的教育體系十分完善,從中央到地方逐級設立。官學主要有太學和國子監。官學中的太學,也稱大學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西晉時出現國子監,一直延續至清末。最終被西學學堂所代替。

除了官學之外,中國傳統教育體系中還有私學。如書院、私塾或家庭啟蒙教育。

唐、宋時期科舉出現後,在中國傳統教育系統中加入了重要的一筆。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把考試制度引進到教育體系中來的國家。通過科舉,把教育產生的人才直接與治理國家甚至統治階層掛鉤。從此,科舉成為天下讀書人的終極目標。

從歷史上看,先秦時期是中國傳統教育的形成時期、奠基時期;秦、漢至宋、明時期是中國傳統教育的發展時期、輝煌時期;清代開國直至近代,中國傳統教育隨著科舉的廢除和西學的引進,出現了衰萎的傾向。到了現代,中共統治時期,中華傳統教育幾近絕滅。

在科舉盛行的年代,整個社會推崇聖人經典。治理國家以聖人教導的「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為基礎。圖為北京國子監辟雍殿。(公有領域)
在科舉盛行的年代,整個社會推崇聖人經典。治理國家以聖人教導的「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為基礎。圖為北京國子監辟雍殿。(公有領域)

(四)科舉對文化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而科舉對儒家文化的傳承和闡釋都起到重大作用。

從科舉考試的內容來看,科舉創立之初的隋、唐到科舉廢除的清末,儒家經典都是科考的重要內容。

另外,除了必考的儒家經典之外,每個朝代的開始內容也對當時的文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唐朝科舉重詩賦,因此留下「唐以詩取士」的說法。

而宋朝初年,科舉錄取的文章流行「險、澀、奇、怪」的太學體。歐陽修對此深惡痛絕,因此在任知貢舉期間,黜落了所有太學體的文章,專錄「言以載物,文以飾言」的古文體文章。

這一屆科考,不僅改變了宋朝以致後世的文風,同時也成就了科舉史上最燦爛的一頁。蘇軾、蘇轍、張載、程顥、程頤、曾鞏、曾布、呂惠卿、章惇、王韶等均為這一榜登科。◇(待續)

——節錄自「弘揚傳統文化」徵文 / 大紀元網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