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觀遺傳學如今已成為法檢人員的技術新寵——研究在不變的DNA序列下,某些機制引起的基因表徵或細胞表現形式的變化。這一技術現在已細化到從很小的基因樣本,就能推測出樣本所有者的年齡、生活習慣,包括是否吸煙、飲食結構,甚至早餐的食物。
據大眾科學(Popular Science)網報道,同一個體上所有細胞的DNA序列都是一樣的,而且在人的一生中都不會改變。然而這些基因的功能、產生的蛋白質的種類、數量和時間點,也就是所謂的基因表徵,在身體的不同部位、身體所處的不同環境下和時間點各不相同。
比如,現在的基因表觀檢測技術可以從DNA樣本中檢測出,此樣本來自血液還是皮膚。在強姦案調查中,這一技術可幫助決定收集的DNA樣本來自疑犯的皮膚、血液或是精液。
這一技術不限於甄別細胞類型,對年齡的推測誤差可縮小到3~4年之間。仍存在這些誤差是因為每個人皮膚的老化程度並不相同。
接下來,基因表觀檢測術還能知道疑犯是否吸煙、酗酒,甚至能推測出個人的飲食結構,比如此人是否長期素食。
佛羅里達國際大學(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法檢化學家Bruce McCord說,這些信息不像指紋那樣,足夠確定一個人的身份,但在疑犯範圍較大的情況下,能夠有效幫助調查人員迅速縮小疑犯數量。
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醫學中心(Erasmus 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的表觀遺傳法檢專業博士後Athina Vidaki說,這是一個蓬勃發展的領域,但仍需進一步研究確認:當DNA樣本陳舊後是否影響檢測結果?這些檢測的方法對所有人種都適用嗎?從血液和皮膚的細胞對年齡的推測結果準確度一樣嗎?
而且,司法機構需在全面應用這一技術之前,對其面臨的道德觀挑戰和信息存取建立一套規範。
今年5月,波蘭一個研究團隊在《遺傳學趨勢》(Trends in Genetics)期刊上發表的一篇研究稱,他們在鑑定一份DNA樣本推測年齡的同時,意外地發現樣本所有者患有白血病的信息。這帶來了顧慮,即司法界如何規範在使用這一技術調查過程中收集到的額外信息,如何存儲,以及信息披露的對象等問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