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邶風.柏舟》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據。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憂心悄悄,慍於群小。

覯閔既多,受侮不少。

靜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

心之憂矣,如匪澣衣。

靜言思之,不能奮飛。

《詩經》有兩首詩篇,其篇名均為〈柏舟〉。我們在古詩文中常見「柏舟之誓」或「柏舟之痛」,其典故不是出自我們今天要賞析的這篇,而是出自《詩經.鄘風》。

《毛詩.序》認為本詩說的是:「〈柏舟〉,言仁而不遇也。衛頃公之時,仁人不遇,小人在側。」大意:〈柏舟〉這首詩講的是仁厚的君子(臣子)沒有得到重用。衛頃伯在衛國執政時期,仁厚的臣子沒得到重用,衛頃伯身邊都是小人。

筆者個人淺見,詩中所敘述的故事,在西周後期及東周時期的朝廷及各諸侯國中,都有發生過。也就是天子或諸侯國君受一些佞臣的影響,沒有依照周禮的要求去處理朝政或國政。而本詩的主人翁「仁人」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去給國君提意見卻惹來國君發怒,國君身邊的佞臣(群小)更是趁機落井下石,侮辱謾罵。「仁人」回來後並沒有一走了之,還是替對方擔憂,甚至因此而失眠,生病了。孔穎達等古代學者認為,此諸侯國君有可能是「仁人」同宗族的兄弟。[1]

其實這首詩中並沒有明確說對方的身份是天子或諸侯國君。因此,本詩還有另一種情況,對方的身份也可能是與「仁人」一同在朝為官的好友。兩人或許曾經是大學(讀「太學」)的同學。看到自己的好友跟一群小人為伍,「仁人」很擔心,去給他意見。好友不僅不接受,而且還與那群小人一起對「仁人」發怒。「仁人」回來後並沒有與好友斷交,還是替對方擔憂,甚至因此而失眠,生病了。

為甚麼「仁人」會如此地替天子、諸侯國君或友人擔憂呢?「仁人」懷著善心去給對方提意見,卻遭到對方及其身邊一群小人的侮辱。回來後不僅沒有生對方的氣,反而更加替對方擔憂;本詩共五章,其中有四章都在講「仁人」擔憂的心情,這到底是為甚麼?這首詩隱藏了甚麼秘密沒有被人解讀出來呢?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

用柏木做的小舟在水中漂浮,(而且)它隨波逐流。

筆者將這兩句提出來單獨講解,因為確切理解本詩的內涵,關鍵就在這兩句。

讀者可以查一下十三經、二十四史、《全唐詩》及明朝出版的《天工開物》,可能會發現這樣一件事情,《詩經》中有兩篇〈柏舟〉的詩,可是在上述的典籍中卻無記載古人用柏木造舟船來使用。《天工開物.舟車》篇中記載了十幾種可以用於製造舟車的木料[2],沒有一種是柏木。那麼,在先秦時期,柏木主要是做甚麼用的呢?

《禮記.喪大記》:「君松槨,大夫柏槨。」這是說大夫官死後用柏木做棺材。《康熙字典》引古籍云:「【春秋緯】諸侯墓樹柏。【前漢.東方朔傳】柏者,鬼之廷也。」這是說諸侯的墓地種柏樹,東方朔認為柏木是造鬼屋用的。《本草綱目》也認為柏木是一種陰木:「萬木皆向陽,而柏(枝葉)獨西指,蓋陰木而有貞德者,故字從白。白者,西方也。」

在先秦時期,民間百姓之家在祭奠死者時,會在夜晚,以柏木為舟,上置白蠟燭,點燃後放入河中,任柏舟漂浮而去。人們認為柏舟會將自己的心願及祝告之辭帶給陰間死者(柏舟是陰木做的,可以過到陰間去)。此習俗至今在中國的一些地方仍有沿用。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言外之意是說:在人世間如果隨波逐流,跟一些道德敗壞的小人在一起,不依照道德禮儀去為人處事,死後面臨的結局就是去陰間地獄。

古代儒家法門的修煉有四個階段,修身(指小學、大學的學習),齊家(結婚成家),治國(在朝或在諸侯國為官),平天下(使天下太平)。天子及諸侯國君,其實也是個修煉中的人,就如同佛教大寺院或小寺廟中的方丈,修不好也白搭,一樣上不去。

古代的儒家聖賢,對儒生們修煉的環境及相處交往的人有很嚴格的要求。孔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見《孔子家語.六本》。這段話前半部經常見諸於文章中,大家都很熟悉了。最後三句的大意是:放硃砂的容器(即使原來是白色的),(放了硃砂之後)它裏面也會變成紅色;放墨漆的容器(即使原來不是黑色的),(放了墨漆之後)它裏面也會變成黑色。所以君子一定要謹慎選擇平時交往的朋友。意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們都聽說過「孟母三遷」的故事,也經常在史書及古文中看到「親君子,遠小人」這種對皇帝、大臣、地方長官或同朝為官的友人勸勉的話語。究其原因,就是擔心出現「汎彼柏舟,亦汎其流」的可怕結局。

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不是我沒有酒,也不是我不能去遨遊,只是我現在內心憂慮,因為(替他人)擔心而無法入睡。

這四句是為了呼應前面兩句「汎彼柏舟,亦汎其流」,並交代一下這首詩的故事情節;也就是「仁人(以下用『我』來代稱)」看到「對方(以下用同朝為官的『友人』來代稱,當然也有可能是天子或諸侯國君)」整天跟一群道德品質低下的小人在一起,我想起在大學讀書時老師曾經說過的,走入社會後,如果與那些道德品質低下的人交往,在社會上隨波逐流,經常造業做壞事而不清醒,下輩子有可能連人都當不了,死後只能去陰間地獄。

因此,我很替友人擔憂,我想去勸說一下友人。為了這個目的,我根本沒心思喝酒,也沒有心思外出遊玩(微我無酒,以敖以遊)。(未完,下周三待續)

[附註1]《毛詩正義》:「正義曰:此責君而言兄弟者,此仁人與君同姓,故以兄弟之道責之。言兄弟者,正謂君與己為兄弟也,故『逢彼之怒』,傳曰『彼,彼兄弟』,正謂逢遇君之怒,以君為兄弟也。」

[附註2]《天工開物.中篇.舟車》:「(造舟木料)凡木色,桅用端直杉木,長不足則接,其表鐵箍逐寸包圍。船窗前道皆當中空闕,以便樹桅。凡樹中桅,合併數巨舟承載,其末長纜繫表而起。梁與枋檣用楠木、櫧木、樟木、榆木、槐木(樟木春夏伐者,久則粉蛀)。棧板不拘何木。舵桿用榆木、榔木、櫧木。關門棒用周木、榔木。櫓用杉木、檜木、楸木。此其大端云。」(文中的「櫓」是指大船上的船槳,也就是船的主體部份沒有使用柏木的。)

《天工開物.中篇.舟車》:「(造車木料)凡車質惟先擇長者為軸,短者為轂,其木以槐、棗、檀、榆(用榔榆)為上。檀質太久勞則發燒,有慎用者合抱棗、槐,其至美也。其餘軫、衡、箱、軛則諸木可為耳。此外,牛車以載芻糧,最盛晉地。路逢隘道則牛頸繫巨鈴,名曰報君知,猶之騾車群馬盡繫鈴聲也。」◇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