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歷史的長卷,眾多的人物穿梭其中,為我們樹立了「忠、孝、仁、義、禮、智、信」的典範,尤其是忠、奸的對比總是如此的鮮明與活躍,教化著一代又一代的子孫們為人處事的根本道理。 

「義」薄雲天的關羽 

在《三國演義》一書裏,充份的展現了人們因為身處亂世的無奈︰有人借亂世逞一己私慾而爭霸天下;有人為百姓福祉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有人為謀求百姓福祉而無私的奉獻著;有人卻只是汲汲營營的謀求私利。

關羽的忠義傳頌至今,他為了保護主公(劉備)家眷,不得已以三事相約降曹,在歸曹營的途中,曹操故意製造機會讓他和結義兄長(劉備)之妻共處一室,意圖擾亂其君臣之禮使其失節,關羽於是秉燭站立屋外,徹夜不眠的守護著劉備的家眷毫無倦色,不但盡忠更是守禮守節。

到了曹營,曹操故意只撥一府給關羽等人居住。關羽就將一宅分為兩院,內門讓給劉備二位夫人居住,更撥老軍十人把守,自己屈居於外宅。 

曹操見關羽如此守節更加敬佩,再以重金和美女引誘,期望他可以早日歸順為己所用,關羽不為所惑,把一切賞賜交給二位夫人使用,美女全數送給二位夫人做為侍婢。

每隔三日就在內門外躬身施禮,向二位夫人問候請安,謹守君臣之禮、兄弟之義。等到一得知兄長下落更是過五關斬六將,誓死護衛二位夫人到安全的地方和兄長會合。曹操感佩關羽的忠貞節義不忍殺害,終肯放行。

反觀書中許多人物,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有兄弟反目成仇互相殺害的;也有好女色強奪人妻,致使君臣反目的;更不乏賣主求榮、兔死狗烹的……,《三國演義》在此烘托出了關羽的忠義氣節。 

天理循環報不差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敬天信神的民族,歷代的典籍、史冊以至於民間著作,多有這方面的描述和記載。《三國演義》也描繪了諸多因果循環、善惡有報的故事。舉例如下: 

曹操為逃避董卓的追殺,而投奔父親的結拜兄弟呂伯奢,伯奢因家中無酒款待而外出買酒,但是曹操懷疑他要出賣自己,好去報官討賞,因而錯殺伯奢一家八口。當發現自己錯怪他人時,急忙要逃走,卻正遇到伯奢買了酒回來,此時曹操不但無悔悟羞慚之心,乾脆連伯奢也一起殺了,還自以為暗夜神鬼無查。

後來曹操勢力穩定,便想接父親來同住,於是寫信派人去接父親前來,卻在半途遇上賊寇劫財,全家四十幾人全部死於非命,作者認為這是天理循環報應不差的結果。 

東吳的孫權原本和劉備有共同抵抗曹操的盟約,卻用呂蒙的奸計害死了關羽,之後還洋洋得意,正當孫權要褒獎呂蒙時,呂蒙突然被關羽附身對其破口大罵,孫權驚駭萬分趕緊率領眾將士對關羽下拜,才平息關羽冤死的怒氣。關羽離去後,呂蒙就倒在地上,七竅流血而死。

孫權怕得罪劉備,就把關羽的人頭用木匣裝盛著送給曹操做賀禮(曹操雖曾感動於關羽的忠肝義膽而不忍心殺害,卻在後來和關羽領兵對峙時大敗,情況危急之際曹操接受了司馬懿、蔣濟的建議,派人前往東吳勸說孫權偷襲關羽,關羽於是被呂蒙用計害死,這才解除了曹操的襄陽、樊城之圍)。

曹操打開木匣見著後非常得意,卻見關羽張開口轉動眼睛,鬍鬚頭髮都張開來了,曹操驚嚇過度昏了過去,眾官員們急救良久才甦醒過來。曹操醒後就用王侯之禮厚葬關羽,並追封為荊王。

從此以後,曹操每晚闔上眼睛就看見關羽,心裏非常驚懼害怕,身體也就愈來愈不好了。另一方面,關羽被害死之後,魂魄忿忿不平,經常在夜半三更時呼喊:「還我頭來!」後來在玉泉山遇到一位得道的老僧普靜為其說法:「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後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良、文醜五關六將等眾人之頭,又將向誰索耶?」關羽這時才恍然大悟、皈依而去。後常常在玉泉山附近顯聖護民。

廢曹芳魏家果報,再受禪依樣畫葫蘆:曹操自從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位高權重,卻又害怕天子不服,和對自己不滿的大臣串通謀反,危及自己的權勢,因此更加嚴格的監督漢皇帝的一舉一動,前後殺害了懷孕五個月的董貴妃和伏皇后以及伏后所生的二位皇子,更將諸多大臣滅族殺害。

曹操死後,長子曹丕繼位,進一步弒君篡位,改國號為魏。然而皇位傳到第三代曹芳時卻面臨了和漢皇帝一樣的窘境:一切政權皆歸司馬氏、皇后被殺、大臣司馬師廢帝曹芳為齊王另立新君曹髦,曹芳只能泣拜太后,乘王車大哭而去。

作者引詩:「當年伏后出宮門,跣足哀號別至尊。司馬今朝依此例,天教還報在兒孫。」「昔日曹瞞相漢時,欺他寡婦與孤兒。誰知四十餘年後,寡婦孤兒亦被欺!」

魏帝傳至第五代曹奐時,大臣司馬炎仿照曹丕篡漢模式逼迫魏帝禪位,國號大晉,魏國自此滅亡,一共只傳了五帝。作者引詩:「魏吞漢室晉吞曹,天運循環不可逃。」 

從這裏我們不難發現,天理循環報應不爽。即使是在暗室裏的作為,也都逃不過神目的窺探。這也是古人所以諄諄教誨後世要處處積德行善的原因。 

不敬神佛、迫害修道人,不得善終 

孫策迫害修道人于吉而遭報應:由於戰亂連年、天候長期乾旱,百姓們飢窮多病,于吉經常以道術幫人治病卻不收取費用,因而普受官民們敬重,孫策卻把他當做迷惑眾人的妖士而欲宰殺,眾臣民雖然極力勸阻,孫策還是下令誅殺。

于吉自知天命將盡難逃一死,臨死前為救萬民之苦,仍然沐浴更衣登壇求雨,果然求得三尺甘霖從天而降,隨後又大喝一聲收住雲雨。縱使于吉如此大顯神跡,孫策仍然不悟,見官民悉數俯地拜謝于吉,竟勃然大怒,不但將其斬首還暴屍於市集,當他是個罪人。 

然而于吉終究是個修道人,一夜之間屍首就不翼而飛、遍尋不著了。從此,孫策經常在白天、黑夜見到于吉,每次見到于吉都不悔悟,甚至要再次砍殺于吉,由於于吉已經應劫而死,身體不必再受這個空間的束縛,因而可以來去自如,孫策根本殺不著他。

孫策的母親得知這個情況,知道是報應來了,要孫策前往道觀懺悔,孫策只得遵照母親的命令前往道觀焚香懺悔,心裏卻是百般的不情願,所以只是形式上做做樣子、焚焚香,卻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

走出道觀又看見于吉怒目瞪視著自己,愈加憤怒,於是拔佩劍望于吉擲去,一人中劍而倒,原來是奉命動手殺害于吉的士兵,劍入腦袋七竅流血而死了。 

即使是這樣,孫策還是不肯悔悟,反而叫人把道觀拆除,武士們剛要拆除屋瓦時,看見于吉站在道觀上使用飛瓦襲擊地面,所以不敢拆除。孫策見此情景更加憤怒,就命令士兵把道觀裏的道士全趕出來,然後放火燒了道觀,結果又看見于吉站立在火焰中。

孫策不但燒不死已經成仙了的于吉,反而把自己氣得形容憔悴、舊疾復發、金瘡迸裂而死,死時才二十六歲。 

這裏告訴後人一個重要的訊息:人們對修煉的人犯罪要趕緊悔改,否則終將遭受惡報橫死。◇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