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小說更是人們 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歷經數千年的文明洗禮, 蘊藏著豐富歷史風貌和文化精髓的中國古典小 說《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 夢》,更是璀璨奪目、光耀千古。它們不但豐富 了人類的文明,記錄著人類發展的足跡,而且滋 潤著人的思想,陶冶著人的道德操守。
四大名著的作用還遠不止於此,站在整個人 類發展的過程來看,也只有今天,在人類走向新 紀元的這個臨界點,回頭一看,才能充份認識到 這些聖賢先哲們所留給我們的精神食糧,不只是 能夠解決精神層面的需求,還在紛繁世事的迷幻 中暗示著人們走向未來的途徑。
人生是一台戲,其實人間也是一台戲;整個 人類的歷史,潮起潮落,花開花謝,物是人非, 世事更迭,朝代交替,戰爭和平,也都是一台 戲。只是人們在戲中,常常忘記了自己的角色, 真正忘我地在「演」著。
只有身在戲中、心在戲外的人「靜觀」才能 真切地認識到,這的確是一台戲。要達到這一 步,也只有那些潛心修煉或「不修道已在道中」 的人士才可。他們或遠離世俗,獨處修身;或歷 經滄桑,卻心意淡泊。能達到這一步,必是洞察 世事、看穿生死、徹悟人生的大德之士。
他們懷濟世救人之大志,卻不能見容於世 人;能洞察天機,卻不能道破,也只有把一份心 意寓於「野史」,借「假語村言」以警示「末法」 世人。 歷史的連貫性不只是表現在連續不斷的時間 上,還表現在歷史上出現的各種事物的聯繫上。 對人來說,後者比前者更具有意義。一件件事 物、一個個人物,像歷史的鏈條一樣連綿下來。 對歷史起著繼承和總結、對未來起著傳遞和開啟 的作用。
有些是在歷史過去若干年後,其內在蘊藏的 真正涵義才能呈現出來。四大名著就具有這樣的 作用。以下對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重新作一詮 釋︰
人是神造,中國文化也是神傳給人。在《三 國演義》中,神傳文化的痕跡比比皆是。天象變 化,世事變遷,奇人異事,神機妙算,都蘊藏著 神的旨意。作者羅貫中學貫古今,涉獵百家,對 此自然了然於胸,但此書的意旨卻不在此。
雖然,《三國》以計謀為人稱道,諸葛亮、曹 操、周瑜、司馬懿、陸遜、姜維等,皆有鬼神不 測之妙算。這些古人的智慧也確應算是書中的主 題之一,但書中所要表達的卻遠不止於此。
那麼是三國的歷史故事嗎?有道是「七分史 實,三分虛構」。非也,這是小說,不是歷史, 而歷史故事只是作者藉以表達的載體。作者表達 的正是使得故事更加豐富多彩、生動感人的人所具有的特質--義。
「演義」者,演「義」也,書名已經標示出來 了。當然,「演義」早已成為今人所認為的一種 小說體裁,是體裁而已。而它真實的本義,就是 在書中利用各種人物的互動,把「義」的內涵豐 滿起來。
「義」所表達的內涵和故事、人物緊密相 聯。提起「義」,人們想到的不只是一個字的表 面意思,任何定義也定不了「義」的內涵,只能 起一點表述作用。而通過《三國演義》人們所獲得 的,卻是永遠具有生命活力和參照的內涵。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三國演義》包容了人類 生存所賴以維繫的崇高品德。
明白這一點,三國的此興彼衰、恩怨情仇已 不足道;人物的喜怒哀樂、忠孝悖逆都圍繞著「義」而徐徐進行。誠然,古代是有許多「演義」 小說,而能和《三國演義》相提並論者,沒有。
書中對「義」確有很多精到地描寫。在曹營 一言不發的徐庶,只發了一言卻救了趙雲,是對 劉備的恩義;曹操哭祭袁紹,也能顯出「奸雄」 對義的理解和作為;孟獲感「七縱」之恩以歸 順,有諸葛亮「義」服的成份。
而義薄雲天的關羽卻將「義」演繹到了極 限。曹操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贈赤兔、 封亭侯沒動他尋兄之意。面對曹操之隆恩,不 報恩不離開顯其義士本色。為尋兄「過五關斬六 將」、「千里走單騎」,「義」至此,可謂驚天 地、泣鬼神。
少時讀《三國》至「華容道」,深怪諸葛亮為 何不把關羽和趙雲或張飛換一下位置,要是張飛守華容,曹操不是死定了嗎?及至修煉後才明 白,一切皆有定數。諸葛亮這樣安排是遵天意、 行人事。
關釋曹,更成全和豐滿了關羽之「義」,羅 氏著書,真是深得「義」之玄奧。
神造了人,也給人安排了世間的一切,以及 人所具備的思想意識和道德標準,但這一切需要 人自己在實踐中形成。人類經過多次文明的更替 走到今天,是怎樣一點點完善起來的呢?
人的每一步都有神在安排,所以在中國,一 直到今天人們都會說「人的命,天註定」。其實 何止是人的命,世間的一切安排,也都有神的用 意,這是在豐富人的思想。 ◇
∼轉載自明慧網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