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洪水般的衝向海外尋求併購,在2015年達到創紀錄的1,060億美元,大舉的海外收購的行為不僅引發國際關注,也引起國內監管機構的警覺。
安邦在過去18個月內已宣佈完成了320億美元的海外收購。然而,對於中國企業洶湧的海外收購潮來說,這僅僅是一個縮影。
2014年以來,安邦通過高於競爭對手的報價,以19.5億美元買下美國地標建築華爾道夫酒店,以16億美元收購了美國信保人壽保險公司,以10億美元取得南韓保險集團東洋人壽的控股權,還在倫敦購得引人注目的地產,也收購了一些歐洲企業。
《金融時報》3月23日報道,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的葛藝豪(Arthur Kroeber)表示:「過去的幾個月中國海外投資的激增非同尋常,且前所未有。」
龍洲經訊是一家專門研究中國問題的研究機構。
該機構的數據顯示,自1月份以來,中國的海外收購累計達1,020億美元,而去年全年創下的歷史新高為1,060億美元。
中國競購者多現金報價
中國收購交易大多用現金報價,並且看起來高到令人無法拒絕。
分析師表示,許多中國競購者之所以喜歡全現金報價,可能與缺乏透明度有關。在西方,收購交易的普遍特徵是採用現金加股票報價,這種方式就需要中國企業透露重要股東信息,並對其資產進行徹底說明。
華盛頓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中國分析師史劍道(Derek Scissors)表示:「與其說現金報價是為了讓出價更具吸引力,不如說是為了彌補如下事實:這些公司要麼資產水平不夠理想,要麼無法合理提供資產證明文件。」
中國企業在國內的營商環境日趨惡化。目前已有1,627家中國國內上市公司(佔上市公司總數的58%)公佈了2015年業績。數據提供商萬得資訊 (Wind Information)的數據顯示,每股平均營收下降至本10年迄今最低水平,從2014年的6.55元人民幣下降至5.4元人民幣。
海外投資為求現金流
萬得資訊數據還顯示,略高於五分之一的中國上市公司公告2015年的現金流為負,約三分之一中國上市公司的負債至少為資產的3倍。
此外,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表示,54家在去年進行過海外收購的中國公司的數據顯示,許多公司負債累累,「槓桿很高」。
分析師表示,在很大程度上,中國企業海外大舉投資是為了「追求現金流」。
倫敦一名收購顧問表示,中國一些大收購方對任何資產都有興趣,只要它有現金流。
交銀國際控股首席策略師洪灝表示,這是將人民幣資產向外匯資產轉移的策略。寬鬆的貨幣政策為那些與銀行關係良好的公司提供充裕的廉價信貸成為可能,這使它們可以在海外大舉投資,對資產進行多元化配置,減小對國內利潤日益減少的業務的依賴。
引發資金外流憂慮
安邦大舉進行海外收購的行為不僅引發國際關注,也引起國內監管機構的警覺。
財新網3月22日獨家報道,保監會明確表示,不支持安邦近期收購喜達屋和策略酒店集團這兩筆海外併購。原因之一,是安邦的境外投資已碰觸「保險資金境外投資不超過總資產15%」的監管底線。
3月21日,萬豪國際最終以超過安邦的報價,與喜達屋酒店及度假村國際集團達成收購協議。
此外,據路透報道,中共外管局已經查問投資海外的基金經理,要求其提供外幣配額使用情況及客戶對海外產品的需求狀況。報道稱,該舉措反映了外管局對資本外流的擔憂。◇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