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江商學院新公佈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民營企業8月份的經營狀況指數與上月相比明顯下滑,是四年來最差的表現。那麼,為甚麼中國的民營企業的經營狀況如此不佳?

民營企業經營狀況達4年最低點

據報道,「長江商學院中國企業經濟狀況指數」從上月的55.6下滑至8月的49.8,達到四年內的最低水平。

用於衡量該指數的分指數,包括企業銷售前瞻指數、企業利潤前瞻指數、企業融資環境指數和企業庫存前瞻指數全部出現下滑。

原《經濟學周報》副主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王軍濤表示,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上述指數下降的原因。

「整個經濟上的需求減少之後,進入市場的廠家太多就導致企業在競爭中得到更少的機會。第二就是成本推動,例如勞動力成本。其實就是當市場的份額下降、生產的要素成本上升的趨勢下,都可能導致企業的經營狀況惡化。這幾個前提不好就說明有些企業會倒閉,在競爭中退出。客觀分析就是,如果國企和這些企業有類似的困境,那麼整個國家的經濟都會跟著下滑。」

王軍濤補充說,中國的「國進民退」機制導致民企無法擁有與國企一樣的優勢,造成這兩種企業在營運狀況上的較大差距。

「國企在一些國家領域中處於壟斷地位。也就是說只要這個領域的經濟活動還在,他(國企)就不會倒。民企就是在政府開放並且競爭激烈的領域。市場或各指標不好對於民企來說是生死存亡的問題。另外,國企如果遇到困難的話,國家會採取特殊政策去扶持它(國企)。比如,虧損也繼續給它貸款。民企的待遇就不一樣,如果市場不好就拿不到貸款,拿不到貸款就沒有辦法辦下去。」

企業面臨結構性成本壓力

另外,長江商學院在報告中特別提到,「長江商學院中國企業經濟狀況指數」中,企業用工成本前瞻指數和總成本前瞻指數不降反增,反映出中國企業所面臨的不是周期性的成本壓力而是結構性的成本壓力。

獨立經濟學者、高地智囊研究員秦偉平對此解釋說:「整體的社會營運成本在提升。結構性的上升很多是輸入性通脹引起的。隨著人民幣不穩定,美中貿易的陰影很大。成本上漲後最終傳遞給市場的終端——消費者。而當消費者看到產品價格上升就會打消購買慾,減少支出,對企業的銷售產生很大的影響。企業很容易陷入一種困境。」

中國經濟形勢非常不好

秦偉平強調,目前中國經濟形勢非常不好,投資者的信心也大受打擊。面對成本上升、消費萎縮,中國企業在未來三至五年裏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在此情況下,他向中國企業提出幾點建議。

「這種時候千萬不要麻木地投資;更不要去擴大投資;也不要放棄自己熟悉的行業,進入新行業以尋找生存機會。儘可能地採取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措施。比如加強研發創新,嚴格控制成本,儘量精簡一些崗位去保存生存的能力。」

中國經濟的下行似乎與北京官方的特色治理方式有著極大的關係,當局很多的經濟政策都帶有緊縮效果。其中,大量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P2P平台)倒閉或老闆跑路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