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宣布取消為中小學和幼稚園學生提供2,500元免經濟審查學生津貼,「照顧照顧者平台」及「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今日(15日)發表最新調查指,高達98.3%受訪基層家長不認同取消學生津貼,53.9%受訪家長認為津貼應該繼續恒常化。

兩個組織在3月27日至4月7日期間進行問卷調查,希望了解取消津貼對基層家庭、學生及其照顧者的影響,最終收集到1,282份有效問卷。最多受訪者需照顧2名子女,佔49.6%;60.8%受訪者住在公屋,22.2%受訪者住在劏房、天台屋等不適切居所;44.2%受訪家庭領取全額學生資助,24.9%領取綜援。62.4%受訪家庭每月在孩童的花費超過4,000元,47%家庭將收入的五成及以上用於孩子身上。

調查結果顯示,幾乎全數(98.3%)受訪家長不認同取消2,500元學生津貼,61.6%受訪者認為津貼對紓緩家庭應付子女學習開支的經濟壓力帶來「10分」滿分的「最大幫助」,選擇「9分」和「8分」則分別佔8%及11.6%,整體平均分為8.8分。

84.5%受訪家長認為2,500元學生津貼能夠紓緩家長應付子女學習開支的精神壓力,74.2%認為領取津貼能彈性應付子女不同的學習需要,57.5%認為孩子因報讀合適的活動而對其身心帶來正面影響。

取消津貼對受訪者的生活壓力平均分為8.5分,47.5%受訪家庭更表示「10分」滿分壓力。77.3%受訪家長稱,在政府取消津貼後,孩子將不能參與功課輔導班、補習等學術支援,亦有69.1%表示孩子將不能參與心儀的課外活動。83.2%受訪者表示,需要節衣縮食去應對取消津貼;57.6%會暫停孩子的課外活動;18.5%會向親友借錢,4.9%會向銀行或財務公司借錢。

因此,53.9%受訪家長認為2,500元學生津貼應該恒常化,另有44.5%認為政府應把津貼改成須經濟審查。

團體分析指,雖然2,500元津貼金額有限,但對基層家庭而言具有經濟支持和心理慰藉;取消津貼,不僅剝奪兒童發展機會,更會引發「經濟匱乏、心理焦慮、發展受限」的惡性循環。長期的經濟困境無法為子女提供教育支持,對照顧者造成心理焦慮與無助,影響照顧者的精神健康。同時,兒童因經濟問題被迫放棄興趣班和學習資源,長遠影響兒童的學習和個人成長機會。

團體強調,超過兩成受訪家庭表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將被迫暫停治療和訓練課程,他們很大機會因缺乏訓練,而影響其學習和社交發展,長期可能衍生邊緣化風險,對他們的未來發展都會造成長遠影響。

一名家長在記者會上表示,一家四口住在上水公屋,只有丈夫一人上班,她的長女剛開始修讀副學士課程,幼女則在念中學,平時也會練習乒乓球,目前領取半額書簿資助。在政府取消津貼後,難以再為幼女購置運動裝備。@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