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朗普(Donald Trump)參與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之後,我們就時常聽到、看到「常識」(common sense)這個詞,而日常生中我們也常常用這兩個字來表示「稀鬆平常的事」。經查中文字典,也確實就是「普通的知識」。不過,我的腦中卻迅速浮出「它是古老一本暢銷書」的書名,作者是湯馬斯‧潘恩 (Thomas Paine, 1737-1809)。
經查《維基百科》得知,他是英裔美國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動家、理論家、革命家、激進民主主義者,生於英國福克郡,曾繼承父業當過裁縫師,後來做過教師、稅務官員。受到美國開國元勛班傑明‧富蘭克林的賞識,建議他到美洲去。1776年,美國獨立風潮開始,潘恩支持美國獨立,反對英國的殖民專政,他在該年寫了《常識》這本小冊子,殖民地很多刊物轉載,該書促使那些徘徊觀望的愛國派加入革命陣營。小冊子出版後迅即走紅,在頭三個月中銷售12萬冊,它為美國從英國殖民中獨立出來,提供有利論辯,批評英國國王殘暴無能,認為獨立後的美國應該建立共和國。
特朗普2.0自稱「常識革命」,特朗普簽署政策,終止政府多元化(D)、公平(E)和包容(I)計劃。終止政府試圖將種族和性別議題融入公共和私人生活各層面政策,建立不分膚色、注重效率的社會,官方政策只有男性、女性兩性。也要制止戰爭、朝向和平,為充滿憤怒、暴力和完全不可預測的世界帶來新的團結精神,讓美國再次偉大,成為自由、主權、獨立的國家。特朗普認為他的所作所為只是一種「常識革命」,重拾潘恩的《常識》。
有意思的是,潘恩出版《常識》的1776年,就是美國建國年份,也是經濟學始祖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 1723-1790)經典鉅著《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簡稱The Wealth of Nations),被廣知的中譯名是《國富論》)出版的年份,是巧合還是天意?而史密斯這本厚書告訴我們的,其實可以簡單的說是「分工」,而「分工合作」不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念茲在茲的嗎?不也是一種「常識」嗎?而「一隻不可見的手」「市場機能」這些不也都是簡單而無形的大道嗎?那麼,真正的經濟學不就是一種「常識」嗎?如今的數理化、複雜化、深不可測,讓一般人視為畏途的發展,究竟是進步還是退步,或走入歧路了呢?
記得2007年時,我曾為一本2005年出版、2007年譯成中文的《常識經濟學》寫過推薦序,全文如下:
這個世界亟需這種「經濟常識」
地球暖化、氣候異常、水深火熱、天災人禍充斥當代社會。最近,有毒食品、物品的另類「全球化」鬧得沸沸揚揚,其原鄉咸認是號稱「經濟崛起」的中國,而超高的經濟增長率更是源頭,因為「出口」成績輝煌被認為是堆高中國高增長率的功臣,而且經由出口的管道輸出毒素。這樣的情況難免引起困惑:各國政府都把拚經濟視為主要任務,而拚經濟的目標就在於達成高成長,如此人民的生活福祉就會提高。難道這樣的認知「錯了嗎?」這的確是耐人尋味的問題。
缺乏正確經濟常識的世界
我的答案是:的確是錯了!原因就在於「缺乏正確的經濟常識」或者「經濟常識被扭曲了!」經查字典,「常識」就是「普通的知識」,也可說是「平常的知識」,而「知識」也者,「知道事事物物的道理」是也!人世極其複雜,千千萬萬的人、事、物,渺小的個人當然不可能全知道,可是「普通的」「平常的」生活道理,卻是每個人日常生活中該了解或應很自然能學習的。那麼,「經濟」中也有常識可言嗎?由「經濟即生活」來看,答案應是肯定的了!
不過,似乎在任何社會裏,「經濟」大致被認為專業、難懂,一般人甚至退避三舍,避之唯恐不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多年來我都在試圖了解並努力化解這個疑惑。一個深深的感觸是:自從「經濟學」成為一門顯學,亦即能用圖形、公式在黑板上教、學、導入自然科學的方式,終而在1968年合乎「現代科學」的「嚴謹」準則而被列入諾貝爾獎行列,此後便與活生生的「人」逐漸脫離了關係。經濟學的研究聲稱從事「人的行為」探索,實際上卻與人的生活愈離愈遠,可怪的是,這種方式的研究結果卻常被政府當作政策的依據。保護政策、管制政策是最典型的顯例,政府的有形之手替代市場的無形手更是司空見慣,簡單的「經濟常識」被攪弄得似是而非。
一直以來雖然都有反省的聲音和實際動作出現,但若非聲音微弱,就是說不清楚、講不明白,更糟糕的是,其間夾雜太多歪扭的說法。
先賢們說的「大道無形、大道至簡至易」極適合基本經濟學理,我很樂意再引述2006年11月17日過世、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偉大的自由經濟大師弗利曼(Milton Friedman, 1912~2006),在1985年對基本經濟學理的評語:「……經濟學是一門迷人的學問。而最令人著迷的是,它的基本原理如此簡單,只要一張紙就可以寫完,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了解,然而真正了解的人又何其稀少。」
至簡至易的無形大道難以言傳
弗利曼自己就身體力行寫了不少通俗性普及經濟學理的作品,也曾在收視率頗高的電視節目中現身說法,將他認定 的正確基本經濟學理活用在日常生活中。其間也有不少名家 都下海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在台灣,也不乏這種人和這種書,我也可列在其中。除了專業學者投身普及經濟學之外,各級學校也早就注意到經濟知識的重要,於是不只大學列為通識課,中小學課本也加入經濟學教材。
對於此種經濟學普及化的情況,我曾以「與其教錯,不如不教」和「與其寫錯,不如不寫」來形容我的感受。除了當今基本教科書充斥歪扭觀念外,簡單卻無形的基本學理,如「市場機能」「價格機能」「供需原理」「比較利益」等等,看似容易,其實難以言傳,而對基本經濟學理及其內涵真正了解者,如弗利曼所言「何其稀少!」。尤其篇幅少,內容淺顯易懂的「簡易教科書」更是難尋。
我曾在大學教授十多年的經濟學原理,努力地將之生活化、通俗化,但成效似乎不彰。除了個人學識不足和了解程度及表達的方式不理想外,缺乏簡易的、淺顯通俗的「好教本」更是主因,也曾嘗試自己寫,但都斷簡殘篇難成系統,也深切體認到這種工作實在困難!如今看到這本《常識經濟學》,讓我的眼睛亮了起來,讀後更有「終於出現了」的感受。
本書作者們在大學教授三十年的經濟學,也早就寫了篇幅頗多、份量頗重的暢銷大學基本經濟學原理教科書。我就曾選用過他們的書作為大學經濟學課程的英文教本,看上的就是他們異於凱因斯學派的自由經濟「人性」觀點,本書第一篇也是該教科書的開場內容,而我當時就感受到這部份若能講得透徹已經足夠了。我記得學生們聽講這些內容的反應是「像在講哲學」,這應也顯示出當代人對經濟學機械化、數理化和圖示化的刻板印象,也凸顯我的傳布功力之不足,很高興看到這本成功將之通俗化為「經濟常識」的精簡版本。
正確的政治經濟制度是重要前提
這本《常識經濟學》另一點讓我激賞的是,作者們對「政治和經濟制度」之看重和正確詮釋。
本文開場提及的中國經濟畸形發展,就赤裸裸呈現共產極權體制裏追求經濟增長的荒謬,在無神論「中國共產黨文化」不把人當人看待的體制中,不但缺乏經濟常識,而且誤用經濟學理實施錯誤政策,終而貽害世人。即使是在自由世界,如作者們所言,民主制度讓選民選擇政策制定者,但「經濟文盲」的結果可能釀成災難。其實,不只「可能」,斑斑史跡可以為證,而當今天災人禍、水深火熱、「永續發展」受阻的場景更是明證呢!
現實世界裏,實在充斥太多似是而非的書籍和言論,明明是簡單的常識卻受到扭曲,這類讀物的文筆愈優美,禍害愈大。此時我不禁想起已故的蔣碩傑院士在1981年6月20日發表的一篇時論,他在該文最後奉勸「為報紙寫文章的人應各自警惕,不要做當代的賈讓才好」。
賈讓也者,約兩千年前漢朝的一位儒生,文筆極佳妙,寫了〈治河議〉這篇文章,就文筆而論的確是篇值得傳頌至今的好文章,但他對水利學及黃河的水文資料都沒研究清楚,其所建議的所謂上策,竟是「不與河爭尺寸之地」,即將現有河堤決開,讓黃河舒舒暢暢、從從容容地流入海去的策略,是不可行而有害的,他的文章愈寫得動人,流傳得愈廣愈久,為害也愈大。
這本《常識經濟學》不但與〈治河議〉天差地別,而且「精彩且非常詳盡地闡述經濟學基本原理。經濟是複雜的,而本書的闡述簡單、扼要、清晰且沒有術語的障礙。」(弗利曼的贊語)將經濟常識精確地呈現,的確如作者們在〈前言〉中所說的,對任何人和任何社會都是有益的,這是這個已敗壞到某種程度的世界亟需要的一本書。
重看這篇18年前寫的推薦序,不但不覺得過時,反而更合現實,而這本Common Sense Economics:What Everyone Should Know About Wealth and Prosperity是由James D. Gwartney, Richard L. Stroup,和Dwight R. Lee三位名家在2005年合寫出版的,中文譯本《常識經濟學:人人都該知道的經濟常識》則是2007年由台灣經濟新潮社出版,在當今特朗普重登美國總統,如火如荼進行「常識革命」的現時,是可以重新再版發行啦!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