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共祭出新關稅,並讓小額免稅成為歷史。大陸中小跨境賣家已感受到寒意,順豐等諸多物流商已宣布漲價。

美取消「小額包裹免稅」 從中國網購包裹被課稅

美國總統特朗普2月1日簽署行政令,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徵10%關稅;行政令還取消了美國對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小額貨物的「最低限度」關稅豁免,這一政策2月4日正式生效。

2月5日,拼多多、阿里等電商平台以及部份物流公司的股價應聲下跌。

財經大V「豹變官方號」2月7日的文章表示,中國跨境電商開年遇暴擊。「小額免稅」是一批國內跨境賣家保障低價的利器,也是Temu這些跨境電商平台崛起的重要支撐。如今在美國祭出關稅後,沒有海外倉備貨、使用直郵小包物流方式的中小跨境賣家最先感受到了寒意。

生活在美國的YAN,2月5日發現自己三周前從中國網購的包裹終於快到了,不過收到的物流公司郵件通知YAN,需要額外支付逾30%的稅。

「以前這100塊美金的東西根本不會被課稅的。」YAN不知道要怎麼處理。這個包裹裏主要是衣服,YAN說,沒想到自己成了最先感受到特朗普關稅威力的人。

在社交媒體上,跟YAN遇到同樣問題的美區消費者也議論紛紛。有人問,還能在Temu、Shein上下單嗎?有包裹正在路上的人擔心是不是要為這些衣服、玩具、家居產品付出更高的成本;有些人發現自己購物車裏的東西已經漲價了。

大陸跨境賣家成本上漲 順豐等物流商宣布漲價

另一邊,一部份來自中國的跨境賣家們也同樣感受到壓力。一位在eBay上做美國市場自發貨的跨境賣家表示,自己店舖產品的零售單價在5~10美金,因為單價低,加關稅還能勉強承受,但是貨物加收20元一件的處理費,直接把利潤變成負數,「生意直接就做不了了」。

這背後是美國取消800美元以內小額包裹免稅政策的連鎖反應,而在政策剛落地初期的混亂階段,一些由物流公司代繳的關稅也直接出現在消費者的帳單裏。

過去一部份中國跨境電商賣家利用小額免稅的政策優惠,走T86清關,不用支付關稅成本。這也進一步放大了中國賣家的價格優勢,讓低價的中國製產品暢銷美區市場。

新的關稅政策落地後,這部份賣家首先面臨的是關稅成本和物流費用的上漲。

關稅並不是在0的基礎上加10%,而是根據商品所屬類目正常報關後,在相應稅率的基礎上再加10%,服裝類最高徵稅可以到47%。

據中信證券的研報預估,中國發往美國的低價值包裹平均關稅稅率或將從0%提升到25%~30%(其中美國對中國出口徵收的平均稅率為20%左右,加徵10%);結合美國關稅徵收規則,預估終端售價60%~70%將被海關認定為交易價值,對應關稅對終端零售價影響為15%~20%。

事實上,賣家需要承擔的不止是關稅,還有上漲的物流費用、合規成本。對大多數跨境賣家來說,提價是繞不過去的路徑。

關於漲價,在跨境賣家群體中產生了兩種不同的聲音。樂觀者認為,大家都漲價,漲價就不再是問題了,反而給予了商家實現更高利潤的可能性,最終是美區消費者買單。但短期來看,已經習慣了低價的買家很難很快接受突然的漲價,銷量的降低將壓垮一大批小商家,行業將重新洗牌。

隨之而來的是清關成本的大幅上漲。2月5日,包括雲途、順豐在內的諸多物流商宣布漲價。社交平台上賣家曬出的訊息顯示,雲途物流、順豐將就每單貨物收取20元的報關手續費,且大部份大型跨境物流商都開始採取預收關稅、多退少補的規則,例如雲途將預收30%的關稅,這對於賣家的資金周轉也有一定考驗。

「未來的不確定是確定的」

美國當地時間2月4日晚間美國郵政服務(USPS)宣布,從2月4日起暫停接收中國郵政和香港郵政的包裹,直至另行通知。不過半日之後,政策再度變化,自2月5日起恢復接收相關包裹。這一系列政策變化對中國跨境電商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位跨境賣家用「過山車」來形容自己看到的政策反覆,「只有不確定是確定的。」

作為美區的消費者,YAN也很擔憂,不知道未來自己網購的成本要增加多少,「可能我下單會更謹慎了,而且退單的操作感覺更麻煩了。」

2016年,美國將小額免稅的最低額度從200美元提至800美元,這也催生了以Temu、Shein為代表的跨境電商平台的大發展。

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最低限額進口包裹數量超過13億件,而這一數字在2015年為1.39億件。#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