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下旬以來,俄羅斯嚴查中歐班列,上千中國貨櫃被扣留,有的已滯留逾三個月。有專家質疑,公開資料沒有看到歐洲買家有意見,這些中國貨物被扣或另有內情,疑似中俄合作演戲,變相繞過制裁,中方向俄輸送軍民兩用物資。

據財新網1月27日報道,近幾個月,中歐班列發往歐洲的貨櫃陸續被俄羅斯扣留。多位物流業人士近日表示,其發往歐洲的部份貨物至今仍滯留在俄羅斯。

其中,邦達通物流(湖南)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贊說,自2024年10月下旬開始,其公司陸續有途經俄羅斯的貨櫃被扣。「有客戶出的聖誕棉服,聖誕節都結束好久了,現在貨還在那裏扣著。」

劉讚的公司主營中歐班列整箱、拼箱等業務,目前累計有70個貨櫃的貨物受到影響。

業內人士指,受此次查扣影響的貨櫃至少有一千多個,導致部份貨主不敢走中歐班列,疊加中國新年前的淡季因素,中歐班列出現負增長,阿拉山口等口岸變空了。

財新報道稱,此番查扣源於俄羅斯政府在2024年10月15日通過的1374號令。1374號令在此前2022年3月9日313號令禁止過境俄羅斯的貨物清單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充,新增了機械類、電子類用品以及迷彩色衣物等,主要針對軍民兩用物品。

中歐鐵路通道目前主要有四條,其中三條都要途經俄羅斯。

據悉,今年1月9日,中俄外交部會議後部份貨櫃獲放行,但仍有大量貨櫃堆積在俄羅斯的斯摩棱斯克。目前,尚未有公開資料顯示中共政府對俄羅斯採取了更強硬的反制措施。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此前對《大紀元》表示,俄羅斯扣押中歐班列貨物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俄方擔心這些物資最終會流向烏克蘭戰場;另外就是對歐盟制裁實施報復、向中國企業施壓令其不要過度配合西方。

法國時評人王龍蒙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說,他認為俄羅斯經過三年戰爭後,各種物資短缺,因此開啟了劫掠模式。

但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認為,從中國大陸發貨去歐洲的班列被扣,可能另有內情。

黃大衛1月29日對《大紀元》表示,從俄羅斯去年2024年10月份的1374號令開始,已經陸續開始查扣中歐班列裏邊的貨物,現在扣押的超過一千個貨櫃,而且還是不斷地重複地去扣,有些貨物一直扣下來,主要針對的都是軍民兩用物資,一些所謂民用的物資也是有潛在的軍事價值的。但是到目前,從公開資料沒有找到歐洲買家有意見的訊息,或者有人向媒體說買的貨給扣了。

黃大衛說,正常企業在不斷被扣押貨的情況下,不可能不斷地補貨向俄羅斯這方向走,所以應該這些貨物本身可能就是設計好由一個在歐洲的空殼公司去買,走到俄羅斯的邊境,然後在俄羅斯被扣押,就相當於繞過了聯合國對俄羅斯的軍民兩用產品的制裁。中共等於這樣去給俄羅斯輸送軍民兩用產品。

「中國大陸的這些供應商就說被扣押了,並不是我有意向俄羅斯輸送一些可以用作軍民兩用的產品,尤其是迷彩服。」

黃大衛說,很明顯是中俄一起去做一場戲給國際看,當然他們會做得比較真實一點,比如也扣一些聖誕棉服,但可能扣的大部份是已經談好的商品。

「從去年10月到現在差不多4個月時間,一直發生扣押,一直發生、一直送貨,我沒想到有這麼傻的企業。」他說。

俄羅斯自2022年2月入侵烏克蘭以來,受到國際制裁,但中俄隨後更高調地宣揚其戰略夥伴關係,中共一直被質疑用各種方式變相對俄「軍援」。

早在2023年2月6日,《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就披露,華盛頓從事識別國家安全威脅業務的非牟利組織C4ADS向該媒體提供了俄羅斯去年入侵烏克蘭後進口的部份軍民兩用產品的海關紀錄。其中的貿易數據顯示,俄羅斯進口的大部份軍民兩用貨物來自中國。#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