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不覺,本專欄「校園開放日巡禮」本期是第200期,已經陪伴了讀者4年的時光,本期特別帶來有200年歷史的英華書院的校慶同樂日盛況,回顧學校200年的歷史。

英華書院是一所直資的基督教男子中學,主要的教學語言為英文。2024/25學年,書院共開辦30班,中一至中六各5班,每級每年課程總收費約為25,000元,創校的年份是1818年。至於英華小學是一所直資的基督教男子小學,教學語言以中文為主。2024/25學年,小學提供總數30班,小一至小六各5班,每級每年課程總收費為19,000元,創校的年份是2003年。書院及小學現時的辦學團體均為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校訓均為「篤信善行」,兩校開設在相鄰校址並且結龍,即小六學生在畢業後可以在毋須考試或參加升中派位的情況下直升中學。

書院禮堂「NOBLE HALL」,紀念書院任期由1938年至1964年的鈕寶璐校長 (Mr. Herbert NOBLE)。(鄺嘉仕提供)
書院禮堂「NOBLE HALL」,紀念書院任期由1938年至1964年的鈕寶璐校長 (Mr. Herbert NOBLE)。(鄺嘉仕提供)

香港在1841年開埠,但是英華書院在1818年便已創校,可見英華書院的創校地方並不在香港,而是在馬六甲。19世紀初的馬六甲由英國東印度公司管治,倫敦傳道會在1807及1812年派遣馬禮遜牧師及米憐牧師東來傳教,並在1818年11月11日在馬六甲恒河外方傳道會範圍創辦英華書院(英文名為「Anglo-Chinese College」)。書院創辦的目的是能夠溝通中西文化,培育華人傳道人才及廣傳福音,並在1823出版漢文聖經《神天聖書》。

書院校史館正門。(鄺嘉仕提供)
書院校史館正門。(鄺嘉仕提供)

當滿清及英國政府在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香港正式割讓予英國之後,在1840年上任校長的理雅各牧師,決定在1843年將馬六甲的英華書院連同印刷設備遷來香港,並在1844年投得士丹頓街的一塊地皮後興建在港的第一所校舍,當時的英華書院已是倫敦傳道會在香港集教會、學校、翻譯及出版於一身的代表,並在1853年出版香港首份中文報刊《遐邇貫珍》,但書院在1858年因財政及政治問題而停止收生,當書院將印刷部售予王韜及黃勝後在1871年停止所有運作。

書院校史館內望。(鄺嘉仕提供)
書院校史館內望。(鄺嘉仕提供)

書院校史館內有一系列弼街校舍的碑銘及文物。(鄺嘉仕提供)
書院校史館內有一系列弼街校舍的碑銘及文物。(鄺嘉仕提供)

1911年香港大學的成立促使了道濟會堂在1914年復辦英華書院,但因租務問題在堅道三遷其校。在1924年首位華人沈維昌先生成為校長後,書院在1928首次搬到九龍,在旺角弼街與望覺堂共用建築,並開始由中華基督教會辦學。書院在1931年開辦小學並在1932年重新列入香港政府補助學校名單。英華書院在日治時期曾經停辦,於1945年香港光復後於同年復辦,書院在1963年遷入九龍塘牛津道的校舍,小學部在1962年開始停收學生,但在1964年遷走。英華書院在2003年遷校至深水埗英華街現址上課,並在同年在旁復辦英華小學。英華書院及小學最終在2007年結成一條龍學校,並在2008年轉為直資學校。

書院校史館內有一系列牛津道校舍的文物。(鄺嘉仕提供)
書院校史館內有一系列牛津道校舍的文物。(鄺嘉仕提供)

近年,無論是英華書院或是英華小學,均會每年舉行一次以有興趣報讀的家長為對象的收生簡介會,書院的通常在11月舉行,小學的通常在7月舉行,歡迎家長預先網上報名參加。但可能每次簡介會均有數千人報名的關係,通常只歡迎一位家長(中學則另加一名兒子)前來參與。

英華書院及小學亦會每5年聯合舉行一次大型校慶開放日,以書院在1818年官方創立年份開始計算,2018年正是書院創校200周年的日子。作為香港現存且創辦年份最早的學校,書院慶祝活動的規模十分大,自2017年便開始以「承傳使命、皕載自強」為題,以一年時間舉行與創校200周年有關的慶祝活動。書院以2017年11月11日校慶啟動禮開始,中間經歷視覺藝術展及籃球邀請賽,學生的音樂及話劇等大型公開表演,師生到英國、馬六甲及澳門等地的尋根之旅,在香港歷史博物館的歷史展覽及香港浸會大學的歷史學術研討會後,來到2018年11月11日的感恩崇拜,直至11月30日及12月1日上午舉行的同樂日,12月1日下午舉行的校友日,及12月2日晚上舉行的校慶晚宴作結。

書院在創校200周年校慶同樂日時的雨天操場。(鄺嘉仕提供)
書院在創校200周年校慶同樂日時的雨天操場。(鄺嘉仕提供)

英華同樂日以遠航(voyage)為題,回應馬禮遜牧師200年前遠來東方創立英華書院,雖然同樂日只是舉行一天半,但內容仍十分豐富。書院開放課室及特別室以不同學科為題舉行工作坊或學術展覽,書院及小學的雨天操場亦由不同的學會及社等,安排了不同類型及程度及訊息的攤位遊戲以供參加,書院雨天操場上亦特設了「T」字舞台上,亦安排了各式各樣老師、學生以致樂隊「Supper Moment」的表演。

而在書院正門左側,在2005年揭幕的校史館亦有開放予公眾參觀,由校內存有由馬禮遜牧師所翻譯之聖經,來往信件及單張,來自不同年代校舍的碑銘及文物,各式各樣的人物畫像,均是難得一見卻易於讓公眾認識英華書院200多年來發展歷史的憑證,亦值得公眾在館內細心欣賞。@

(本期圖片均攝於2018年,回顧英華書院創校200周年校慶同樂日)

書院在創校200周年校慶同樂日時雨天操場作藝術展覽。(鄺嘉仕提供)
書院在創校200周年校慶同樂日時雨天操場作藝術展覽。(鄺嘉仕提供)

書院在創校200周年校慶同樂日時在雨天操場的表演舞台。(鄺嘉仕提供)
書院在創校200周年校慶同樂日時在雨天操場的表演舞台。(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創校200周年校慶同樂日時的入口裝置。(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創校200周年校慶同樂日時的入口裝置。(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創校200周年校慶同樂日時在雨天操場的攤位。(鄺嘉仕提供)
學校在創校200周年校慶同樂日時在雨天操場的攤位。(鄺嘉仕提供)

前方及右方建築為書院,左方相連的建築為小學,中間的雨天操場屬於書院,小學部建築左手面是小學雨天操場的範圍。(鄺嘉仕提供)
前方及右方建築為書院,左方相連的建築為小學,中間的雨天操場屬於書院,小學部建築左手面是小學雨天操場的範圍。(鄺嘉仕提供)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