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新界南總區針對近期發生的「猜猜我是誰」電話騙案鎖定一個詐騙團夥,牽涉最少8宗案件,受害人全部是長者,年齡介乎76至93歲,他們被騙去3萬至85萬不等,損失總金額超過130萬元。

新界南總區刑事部警司姚永勤今日(22日)簡報案情,表示新界南總區刑事部人員經過深入調查,鎖定一個詐騙團夥,牽涉最少8宗案件,受害人均為年齡介乎76至93歲,損失總金額超過港幣130萬元。

警方前日採取行動,以「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罪拘捕一名50歲本地男子,調查後發現他最少牽涉另外4宗同類騙案,當中有2宗仍未被舉報,被捕人士正被扣留作進一步調查。

重案組總督察楊蓉表示,該12宗「猜猜我是誰」騙案,分別發生於去年12月及今年1月,手法均是隨機致電受害人,再假扮他們的子女或親友,訛稱自己捲入刑事案件,因而被執法部門扣留,急需受害人提交保釋金。同時,騙徒亦會指示受害人,切勿與任何人透露事件或報案。

其中一名81歲婆婆因「愛子心切」,誤信兒子因打架被捕,向騙徒繳付保釋金。即使聯絡到兒子,兒子告訴她自己很安全,叮囑她不要再給錢騙徒。但婆婆之後再收到騙徒要求更多錢,婆婆再一次受騙。甚至在家人在陪同前往報案時,由於婆婆未親身見到兒子,仍堅信兒子被捕,要求辦理保釋手續。最終婆婆共損失17萬元積蓄。

楊蓉呼籲市民多陪伴家中長者,多提醒長者留意不同類型的騙案手法,令長者不會墮入騙案。如家中長者不幸誤中騙案,希望市民能夠儘快親身陪伴他們,讓長者知道親人安全,可以安心,以免騙徒再有機可乘,「呃完再呃」。

防止罪案辦公室高級督察李金鵬表示,2024年第四季新界南總區錄得110宗「猜猜我是誰」電話騙案,損失金額高達620萬港元,相比同年第三季,無論宗數和金額都上升一倍有多。騙徒利用市民,尤其針對獨居長者對家人朋友的擔心,或者忙亂時心態失去判斷力。騙徒冒充受害人子女或朋友,講述「被捕」或者「急需金錢」等故事,迫使受害人在緊張和未經深思熟慮的狀態下付款。

警方呼籲市民,在街上留意到可疑人士不斷接觸長者,請立即報警求助。另外提醒市民面對陌生來電,首要是保持冷靜並收線,然後用平時聯絡親友的電話號碼打給對方,確認電話內容是否屬實,亦可與家人事先商量設立一個「家庭密碼」,如果對方聲稱急需金錢,請堅持要求親自交收,並選擇公共場合見面,通常此類騙徒會因此現形。

根據香港法例第210章《盜竊罪條例》,「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是非常嚴重的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判處監禁10年。而由於案件盛行,及相關案情嚴重,警方會就同類型案件徵詢律政司意見,向法庭申請加重刑罰。@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