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上周五(17日)公布推展5項新措施,包括加快審批私營工程、加快開展樓宇維修代辦工程等,希望讓政府以外的工程項目可「儘快上馬」。建造商會執行總監梁敬國今早(20日)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對措施態度正面,但指出基本問題是經濟情況欠佳,發展商投地不積極,認為措施幫助不大。
梁敬國今早表示,當局提出的措施當然是正面,但基本問題不解決很難改善整個市場的情況。他指現時經濟情況差,「那些私樓賣得不好,發展商根本不會積極投地」,而發展商投地是重要一環,「雖然你改善了審批過程,它(發展商)看不到前景、看不到市場有改善,不是太大幫助」。
被問到現時審批流程長的原因,梁敬國指,過往的審批程序要經過不同部門,例如「圍街板」工程,會涉及屋宇署、消防處、運輸署,甚至需要警方協助,「你完成了一個部門的審批,又要去第二個部門審批,你可想而知走幾轉,還有時候它不能告訴你大概幾時可以批」。他續指,做工程要向銀行貸款,每一日都會產生利息。
至於有何程序還可以加快。梁敬國表示,如果申請牌照的流程能加快「其實已經幫到很多」;另外是加快付工程款,他說現時環境較困難,資金鏈緊拙,銀行對貸款的態度審慎。
對於屋宇署於2023年成立專責審批組,並減少一般建築圖則首次呈交申請時所需的資料。梁表示歡迎這些措施,但指有關措施未有明顯成效,希望政府積極地按既定時間表,在各層面加快審批,並考慮讓業界自我認證。@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