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今日(1月18日)於機構總部舉辦《遙遠的他》新書發布會,記錄十位自殺者親友十餘年的心路歷程。

該書由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與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黃蔚澄及其團隊共同編寫。書名靈感源自張學友的歌曲《遙遠的她》,當中一句歌詞是:「遙遠的她不可以再歸家」,寄語自殺者親友:「遙遠的他,雖然不可以再歸家,但在我們的生活裏,永遠都有他;遙遠的他,一定會聽到我們心中的說話,感情永不變,直到世界終結時。」

黃蔚澄表示,在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的周年晚宴上重遇一些在約二十年前曾經參與過研究的自殺者親友,萌生了寫這本書的念頭,記錄這些親友哀傷多年的故事;同時進行一項長期研究,旨在了解那些因自殺失去親人超過十年的人現在的情況,探討他們在失去親人後的生活變化和心路歷程,讓更多人了解創傷後成長(Post-traumatic Growth)的可能性,並為那些仍在悲傷中的人提供希望和支持,盼望通過《遙遠的他》這本書,為更多自殺者親友帶來希望。

研究顯示,一名自殺者會令6至30位親友帶來心靈創傷。香港每年約有1,000人自殺,意味著每年至少有6,000至30,000名親友受影響。

書中的故事均來自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專為自殺身故者親屬設立的「活出彩虹服務」的使用者。「活出彩虹服務」創立二十年來,已幫助超過400位親友互相扶持。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主任韋賽姬期望政府能正視此項服務的必要性,從政策及支源方面配合,讓服務能全面覆蓋。

自殺身故者親屬鼓勵同路人求助

兩位自殺身故者親屬、「活出彩虹服務」使用者Samson及Wini在發布會上分享自己的故事。

Samson於十年前在家親眼目睹患有抑鬱症的太太跳樓自殺,他當時心情崩潰,而且感到自責,自我封閉起來,誰都不想見。他經情緒科醫生轉介至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向社工說出那段經歷和心底話,及後參加「活出彩虹服務」小組活動,心情漸漸放鬆。Samson表示,單靠自己走出困擾十分困難,參加輔導、小組活動,與同路人互相支持對他有很大幫助。

Samson也表示,近年自殺個案數目不少,其實很多家屬需要援助。他希望政府可以增撥更多資源投放在自殺者親友的支援服務上,並建立不同渠道支援較隱蔽的自殺者親友,讓本港相關支援服務可以進一步擴展,凝聚更多同路人互相扶持。與此同時,亦鼓勵現時受到情緒困擾的自殺者家屬應盡快尋求幫助。

Wini回憶,女兒十多年第一次從三樓墮下受傷,縱然出事後Wini一直陪在女兒身邊,她最後還是自殺。面對女兒的離世,Wini以「麻木」形容當時心態,整個人不知所措,甚至想過自殺。後來她經家庭社工轉介至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便開始參與「活出彩虹服務」活動,認識不同組員,互相分享自己的故事,心情漸漸得到緩解。Wini表示,如果更多自殺者家屬參與這些活動,或對他們的幫助更大,又寄語他們不要以親友自殺為恥,有需要就尋求幫助,不要怕被別人閒話。@

----------------------
🎯 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中共海外升級攻擊法輪功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