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一到周末就覺得很痛苦的男性,比您想像中來得多喔!」本書的編輯這樣跟我說。星期六、星期日是休假日,為甚麼放假還會覺得痛苦?我無法馬上參透箇中原委。仔細一問,原來事情是這樣的。

過了五十歲之後,公司裏的工作已經不如以往繁重,不需要像四十多歲時還要假日加班,可以真正做到周休二日。如果本身就有各種興趣,便能享受放假,但是沒有興趣的人就無事可做了。孩子也大了,不用出遊玩耍;太太則和鄰居朋友一起外出,只剩自己在家裏無所事事,與其這樣還不如去公司。

但最後哪裏都沒去,一整天都在看電視,百無聊賴地過一天。給自己的藉口是消除疲勞,沒想到反而更累。我覺得這樣真的很可惜,一天過了就不會再回來,你剩下的日子就少了一天,你該知道這一天有多寶貴。

無事可做是騙人的,是你沒有找事做。

該做的事何其多。如果真的不知道能做甚麼,我建議可以去從事生產活動。家裏有庭園的人,可以試試看種花種菜,也可以外出散步,拍張花朵綻放的美照。做甚麼事都可以。

所謂的生產活動,並不是只有具體的產出才算,我認為是運用自己的能力從事活動。例如擅長打棒球的人,可以教少年棒球隊的孩子們打球,或是陪孩子練習踢足球,也是很好的生產活動。

先把焦點轉向自己有甚麼能力、自己能做甚麼事。沒有一個人是甚麼都不會的。

活了五十年,一定擁有自己獨有的能力。即使那份能力不能產生金錢等利益也沒關係。教孩子打棒球會得到「謝謝」的回饋,這種喜悅是金錢買不到的。

總之就是讓身體動起來,讓日子過得充實。無所事事閒散一天,不安或擔心的事一定會悄悄接近。因為甚麼事都沒做,很容易就會胡思亂想,擔心明天的工作或是對還沒發生的未來感到不安。

很多的不安全感都是在閒暇之際產生。走到庭園,努力拔草吧!不要多想,就集中心思在拔草上,別讓不安趁隙而入。

如果真的不知道能做甚麼,可以去從事生產活動。家裏有庭園的人,可以試試看種花種菜。(Shutterstock)
如果真的不知道能做甚麼,可以去從事生產活動。家裏有庭園的人,可以試試看種花種菜。(Shutterstock)

甚麼都不做,最虛度光陰

有句很有名的禪語「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活躍於中國朝的百丈懷海禪師的名言。

百丈禪師年過八十仍和年輕的修行僧一起耕作,從早晨的打掃到務農,都親力親為。不過因為年事已高,弟子們都很擔心,想著至少不要讓師父種田。不過禪師不是那種會聽勸的師父,所以弟子們某天就把師父的農具藏起來,想說沒了農具就不能耕種,這麼一來應該就會放棄,讓身體好好休息。

百丈禪師莫可奈何沒去種田,但是從沒去務農的那天開始,就完全不吃飯了。弟子詢問理由,禪師的回答就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對於禪僧而言,勞動是生活的基本,也是禪僧該做的重要事情。怠於勞動,等同於沒做到應盡的義務。該做的事沒有做,當然那天也不該吃。

對於上述說法,大家應該也曾聽過另一種解釋,即「不勞動、不攝食」。這裏所說的勞動,並不是指會產生利益的事情,你被賦予的使命或是善用自己的能力,更能稱得上是勞動。因此這句話並非是做不出成績就不能吃的意思。

你要思考的是,自己該做甚麼事?能夠活用自己能力的地方在哪裏?不要計較利弊得失,能不能對誰有幫助,覺得無事可做,是因為沒有去尋找是否有該做的事。如果沒有將眼光放在該做的事和自己的能力上,人生會過得渾渾噩噩。你要察覺到,這是最浪費、最不幸的生活方式。

如果真的甚麼都不想做,那跟死亡沒有兩樣。只要活著,每個人都有該做的事,這麼重要的休假時間,不要過得跟死人一樣。#

<本文摘自《50歲後,隨心所欲的生活:捨棄、放手、不強求,這一次,你要為自己而活!》,聯經出版提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