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道子是唐朝著名畫家,他一生畫了三百多幅壁畫,並有近一百幅卷軸畫被皇宮收藏。民間畫工稱他為「畫祖」,史稱「畫聖吳道子」。著名唐代繪畫理論家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評其:「國朝吳道玄古今獨步,前不見顧陸,後無來者。授筆法於張旭,此又知書畫用筆同矣。張既號書顛,吳宜為畫聖。神假天造,英靈不窮。」宋代蘇東坡《書吳道子畫後》:「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書至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亦尊吳道子為「百代畫聖」。綜觀中國千年文明中,稱得起「畫聖」者唯有吳道子。可見吳道子的畫在中國歷史上具至高地位。

吳道子在繪畫藝術上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甚麼樣的繪畫風格和技法導致他的藝術達到如此高的造詣?我們看到,吳道子的畫有其獨特的風格。首先,對於中國傳統繪畫中線條的運用,吳道子開創了獨樹一幟的風格。吳道子畫人物,筆勢圓轉,衣服飄帶如迎風飄揚,後人稱這種風格為「吳帶當風」。

(傳)唐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公有領域)
(傳)唐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公有領域)

吳道子獨創的這種「吳帶當風」技法,朱景玄《唐朝名畫錄》將其列為唯一的「神品上」,他寫道:「天授之性,年未弱冠,窮丹青之妙。」吳道子善於從複雜的物體形態中吸收精髓,把凹凸面,陰陽面,歸納成為不可再減的「線」,結合物體內在的運動,構成線條的組織規律,如衣紋的高、側、深、斜、卷、折、飄、舉的姿勢,完全基於線條的組織而描摹出物體的性格。這種對線的要求是極其嚴格的,每一根線都符合造型傳神的要求,每一根線都充滿了韻律美,這是集前代之大成而又有所創造的線。稱為「蓴菜條描」。

吳道子所創造的極富精細變化和起伏轉折的「蓴菜條描」,此線法最能表現人物的動勢和服飾的飄舉之感。也是他在繪畫藝術上不落俗套,才能成功地創造這種豪邁奔放、錯落有致的絕代線條美。

他探索並使用凹凸的手法來描繪人物面部,使之具有塑像感,富有生氣。他在東、西兩京寺觀作壁畫四十(一作四百)餘間,而且「人相詭狀,無一同者」。西京興唐寺御注金剛經院、慈恩寺塔前面文殊普賢及西面降魔盤龍、小殿前面菩薩,景公寺地獄帝釋龍神,永壽寺中三門兩神等,「皆妙絕當時」。吳道子畫中門內神,圓光最在後,一筆而成。坊市老幼,每日有數百人「競候觀之」;及其下筆之時,「望者如堵」,只見他「風落電轉,規成月圓」,圍觀的人群見他畫技如此高明,「喧呼之聲,驚動坊邑,或謂之神」。在畫史上評吳道子壁畫是「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動」「吳生之畫如塑然」。許多學者讚歎吳道子的畫:「風雲將逼人,神鬼如脫壁」。

他還擅長為佛寺人物繪畫設置山水背景,「縱以怪石崩灘,若可捫酌」,以抽像寫意的筆法描繪蜀道山水,成為山水畫獨立成體的新變者。張彥遠認為,「山水之變,始於吳,成於二李」。吳道子的山水畫創作對於後世山水範式的開創和確立有肇始之功。

張彥遠在其著作《歷代名畫記》中,給予吳道子極高的評價。認為吳道子的繪畫「六法俱全」。昔日謝赫《古畫品錄》說:「雖畫有六法,罕能盡該。而自古及今,各善一節。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六法論,在中國古代提出了繪畫理論體系,中國歷代畫家始終把六法作為衡量繪畫成敗高下的標準。六法論提出了一個初步完備的繪畫理論體系框架——從表現物件的內在精神、表達畫家對客體的情感和評價,到用筆刻畫物件的外形、結構和色彩,以及構圖和摹寫作品等,總之創作和流傳各方面,都概括進去了。

盛唐時期經濟和文化都空前繁榮,尤其是在文化中心的兩京長安、洛陽,活躍著一大批畫家:王維、李思訓、李昭道、曹霸、梁令瓚、楊庭光、盧楞伽、張萱、韋無黍、皇甫軫等等都是當世聞名的大畫家,更有數以千計的畫工生息在民間。畫壇之盛,群芳匯集,蔚為景觀。在這種文化氛圍豐厚的一代天驕和豐盛的藝術土壤裏,吳道子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傳統的,民間的,宗教的、西域外來的種種畫風在吳道子這裏兼容並聚,從而創立了自己的畫風。但是歷代藝術大師往往都有與天地造化同工的美德,也具有繼承古今藝術的能力。學者們認為,敦煌壁畫中的蘭葉描與吳道子的「蓴菜條描」有一脈相承之處。

唐朝吳道子《天王送子圖》局部。(公有領域)
唐朝吳道子《天王送子圖》局部。(公有領域)

吳道子是一個修煉人,《唐朝名畫錄》記載,吳道子常隨身帶一本《金剛經》誦讀,他少年時被一個老僧收留在廟裏跟隨老僧學畫,應該屬於佛家修煉人。因為吳道子是一個修煉人,修煉賦予了他更高的精神追求。作為修煉人,他所創作的藝術對人生及宇宙會有更深層次的認知。吳道子說:「「眾皆密於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眾皆謹於象似,我則脫落其凡俗。」從他所談畫理,可見吳道子的繪畫是基於超越於凡塵的更高精神境界,故能「脫落於凡俗」。

無論是流傳千年的民間傳說,還是卷帙浩繁的歷代典籍,對吳道子都評價頗高。歲月如歌,往事如煙。對吳道子作品的評價,歷來都沒有爭執,眾口一詞地倍加推崇。我們今天研究他的繪畫和技法,也都能從中領略大師的繪畫精神,探尋美的足跡,從中受益。

(傳)唐朝吳道子《寶積賓伽羅佛像》。(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傳)唐朝吳道子《寶積賓伽羅佛像》。(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資料來源:
湯垕《畫鑒》
董逌《廣川畫跋》
《歷代名畫記》
《唐詩紀事》
《太平廣記》
《唐朝名畫錄》#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