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本港最常見的女性癌症,2021年有5,565宗確診乳癌女性新症,並有835宗確診原位乳癌(又稱零期乳癌)女性新症。調查顯示,68%香港乳腺癌(又稱乳癌)患者,普遍感受到中等至高程度的心理壓力。有關注團體建議政府加強支援,建立專門的心理輔導服務和社區支持小組等。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在本月1日至14日,在網上進行問卷調查,收集到607份香港乳腺癌患者的有效問卷,受訪者表示,據最近三年實際情況,最受壓的來源包括:身心健康(65%)、摯親離世(62%)、童年經歷(50%)、照顧家庭(49%)及經濟財務(49%)。超過 66% 受訪者認為,上述的壓力源頭與其病情中有至高的關聯;當中更有 23% 認為是「非常有關聯」。
最希望獲得專業支援
受訪者患病期間,最為擔憂的問題是「病情的嚴重性」(73%),主要擔心病情是否會惡化,及是否需要長期治療或住院;其次是「未來的不確定性」(68%),對於未來的健康狀況、治療效果及生活安排如子女或父母而感到不安。67%表示擔憂「心理健康」,關乎面對疾病可能引起的焦慮、抑鬱等心理健康問題,影響情緒和生活。
為應對壓力,受訪者採取的主要方式包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77%)、休息或度假(75%)、動態如運動或健身(62%)、與朋友或家人談心(62%)、參加興趣活動或愛好(59%),以及靜態如深呼吸或冥想等(55%)。
至於獲得減壓的方法或建議的來源,受訪者表示主要透過網路資源(73%)、朋友家人(61%)、個人經驗(56%)、社交媒體(54%)、組織機構(52%)及書籍文章(49%)。受訪者面對病情時,最希望獲得的情緒支援包括:專業支援(79%)、實際幫助(79%)、安全空間(78%)、親友陪伴(78%)及傾聽理解(76%)。
倡設心理輔導服務和社區支持小組等
然而,聯盟指出儘管他們採取以上措施,但仍然缺乏系統性的壓力管理策略和資源,可能使他們在面對壓力時感到無助。
臨床腫瘤科醫生黃麗珊指,女性患者在社會角色和家庭責任上,承受的壓力十分大,乳腺癌患者在面對疾病時,不僅需要醫療上的支持,還需要心理和社會層面的全方位關懷。
外科專科醫生周芷茵表示,患者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援和社會資源,以應對這些挑戰。特別是在治療過程中,同時亦需要通過加強心理輔導、建立社區支持網絡、提供健康教育和壓力管理資源,從而更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疾病的挑戰,「現時社會支持較缺乏,使患者感到孤獨和無助。」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指,該組織發展不同服務,包括一對一專業輔導、聊天室等,希望能支持乳癌患者。
聯盟建議政府,建立專門的心理輔導服務和社區支持小組,以促進患者間的交流與支持;並透過醫療團隊、書面資料和網上資源,詳細說明乳腺癌的性質、治療選擇及其可能的副作用,幫助患者了解自己情況;並幫助患者學習有效的壓力管理技巧。
另外,聯盟提倡醫護人員應主動傾聽患者的疑慮,並提供情感支持。@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