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針對超過54萬人的研究顯示,攝取較高量的超加工食品的人群,壽命可能縮短至少10%。

該研究的結果來自對1990年代中期以來,個人提供的飲食習慣和健康狀況的數據的分析研究。

根據6月30日發布的新聞稿,「超加工食品攝取較多」的人,無論是甚麼病因死亡的「死亡人數」,以及因心臟病或糖尿病死亡的人數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由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員艾莉卡‧洛夫菲爾德(Erikka Loftfield)領導的這項研究指出,男性的死亡風險上升了15%,女性則上升了14%。該研究中未看到涉及與癌症相關的死亡狀況。

洛夫菲爾德女士在新聞稿中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支持了很多文獻的論點,這些文獻顯示,超加工食品的攝取不利於健康和壽命。然而,我們仍然有許多未解之謎,包括超加工食品的哪些特質可能會帶來健康風險。」

在談到超加工食品與較高死亡率相關時,她補充道:「我們觀察到,高度加工的肉類和軟飲品是與死亡風險最密切相關的超加工食品的幾個種類。已經有建議指出,少吃這些食品有助於預防疾病發生和促進健康。」

研究人員提到,美國飲食指南建議應限制含糖飲品及加工肉類的攝取,例如熟食肉、香腸或熱狗。

研究人員在新聞稿中指出,在他們的研究中,他們「也考慮了其它可能增加死亡風險的因素,例如吸煙和肥胖」。他們補充說,攝取更多超加工食品的人通常擁有「更高的體重指數和較低的健康飲食指數」,他們表示,健康飲食指數是一項衡量飲食質量的指標,是衡量與聯邦政府制定的飲食指南的符合程度。

不過,新聞稿中提到:「然而,分析顯示,這些指標並不影響超加工食品的攝取與死亡率增加的相關性,因為無論飲食質量較好或較差的人群,還是體重正常或肥胖的人群,攝入較高量的超加工食品都會增加死亡風險。」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在2019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超加工食品是指那些含有「在廚房中從未或很少使用的,或其功能是使產品可口或更具吸引力的添加劑」。

報告補充說,「在超加工食品的成份列表中,會看到廚房中不會使用的成份,往往在列表的開頭或中間。」

報告指出,這些添加劑包括「水解蛋白質、大豆分離蛋白、麩質、酪蛋白、乳清蛋白、機械分離肉、果糖、高果糖玉米糖漿、果汁濃縮物、轉化糖漿、麥芽糊精、葡萄糖、乳糖、可溶性或不溶性纖維、氫化或酯交換油」等等。

報告指出:「如果成份清單中包含一種或多種這些物質,該產品可被認定為超加工食品。」

另外,6月30日發布的這項研究還指出,食用「加工程度最低的食物……並不一定能保證飲食健康」,並強調「食物的類型,可能比它們的加工程度更為重要」。

「這項研究顯示,即使選擇加工程度最低的食品,也有可能吃到低品質的食物。」美國農業部的研究營養師,這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朱莉‧赫斯(Julie Hess)表示,「研究還表明,加工程度較高的飲食和加工程度較低的飲食可同樣有營養(或無營養),但加工程度更高的飲食可能擁有更長的保質期和更低的成本。」

英文報道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Ultra-Processed Foods May Increase Risk of Death by 10 Percent, Study Says。#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