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今午傳來Threads一則帖文,作者據稱是一位正在學粵語的上海大學生,他弄不清「褪」字粵音,於是發帖求教網民(見附圖)。這位大學生聽粵語流行曲時發現,同樣是「褪色」的「褪」,但陳奕迅唱〈粵語殘片〉是發「tan3」音(「吞」去聲,讀若「行路打倒褪」、「褪後」的「褪」),容祖兒在〈牆紙〉則讀成「退(teoi3)」。友人問我:到底該讀「tan3色」抑或「退色」?

查中大「粵語審音配詞字庫」,其實二音皆可,「tan3」是正音,「teoi3」(「退」音)則標為異讀。「褪」本義是「卸衣」(見《韻會》),孔仲南《廣東俗語考》(1933年初版)說:「退後曰褪。」注解云:「褪,音吞去聲(⋯⋯)卸衣必向後,故退後曰褪,如褪衫、褪舵之類。」

古人唸「褪」字,也不和「退」同音,你試用粵語讀一讀以下的詞:

晁補之〈感皇恩〉

佳景閑過舞衣褪。春歸何處,又對飛花難問。舊歡都未遇,成新恨。

按詞牌要求,「褪」、「問」、「恨」三字要押韻。據此,則「褪」字粵音必須讀「褪後」的「褪」,而非「進退」的「退」,才能跟「問」和「恨」押韻。

由此可見,不管是「褪色」(即卸掉顏色)、「褪衫」、「褪後」,理論上粵讀都應該是tan3才對。但問題是:現代講粵語的人看到「褪色」,似乎都習慣唸「退色」(包括我自己)。問過六位年紀跟我相若的港人朋友,五個讀「退色」,餘下一位則說,長大後查字典才知道要讀「tan3」。

我本以為「tan3色」是「時姦」啲friend,只有「正音L」才這樣讀,但問了家母後,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家母說她一向唸tan3,並非因為學校這樣教,而是從前看古裝粵語片,聽到演員說「花殘粉褪」是讀tan3,從此就記住了。可知老派粵語的「褪」就是發tan3音,只是後來讀「退色」成了主流,「tan3色」反而不那麼順耳了。

回到那位上海大學生的問題,究竟怎麼讀「褪」字才好呢?我認為要區分「」和「白讀」:若唸書本字句,如古詩詞,可以讀tan3,即「tan3色」、「花tan3殘紅青杏少」;但日常跟人交談,則不妨從俗讀「退色」,例如說「香港呢塊金漆招牌文讀已經褪(退)晒色」,大家一聽就懂,但若說「tan3晒色」,就算正確無誤,別人也可能聽不慣。

順帶一提,這位上海大學生可能知道港式粵語中英夾雜,所以寫粵文時也刻意混入英文——這樣認真的學習態度,我很欣賞——可惜效果不太自然。例如「學緊Cantonese」、「查咗好多dictionary」,都完全不像香港人口吻。香港粵語到底甚麼時候夾雜英文呢?這似乎是很少人探討過的問題,應該比「褪」字粵音複雜得多,有機會再談。歡迎各位也講講自己怎樣讀「褪色」。◇(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馮睎乾,作家,在多家媒體任專欄作家。www.patreon.com/sefirot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