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今日(27日)公布《特殊學校課程指引2024》,聲稱為了進一步改善學校課程規劃與實施,加強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促進全人發展。《指引》亦要求特殊學校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推行《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等。

去年9月,教育局建議特殊學校試行《特殊學校課程指引(試行版)》。於2023至24學年期間,當局透過問卷調查及交流會等渠道,蒐集業界對指引的意見。隨後,當局修訂《指引》,包括按《小學教育課程指引》的修訂作出相應更新,增潤及優化有關12個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開設小學人文科和科學科等內容;同時亦將特殊學校課程發展的「指導原則」,修訂為「主導原則」。今年6月,修訂版《指引》獲課程發展議會接納。

教育局認為,特殊學校與普通學校的學生都應該享有相同的課程架構和學習機會,所以特殊學校應根據中央課程文件,並結合學生的能力和需求,發展校本調適課程。特殊學校課程的總目標是促進個人發展,裝備學生生活技能,幫助他們日後的職業訓練和發展,盡力建立獨立自主能力,使他們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一員。

根據最新《指引》內容,12個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包括「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仁愛」、「守法」、「同理心」、「勤勞」、「孝親」及「團結」。而「價值觀教育」部份亦包括《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等。

《指引》稱,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是學校課程一個重要的使命,也是學校應有之責。隨著國家不斷發展,特殊學校應根據學生的能力,協助他們加深對國家、《憲法》、《基本法》、「國家安全教育」及「一國兩制」的理解,以及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從而建立並鞏固他們的國民身份認同,有助於他們未來的發展,並為個人、社會和國家的福祉努力作出貢獻。

另外,《指引》亦指出,多感官教學對特殊學校學生的學習有很大幫助,但教師必須敏銳觀察,避免學生因接受過多刺激而導致感官負荷過量。特別是對於自閉症學生,學校人員需循序漸進地引入各種新的感官刺激。@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