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是一部明清時代學者修編的歷史典故啟蒙讀物。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政治軍事、文學藝術、醫卜星相、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無所不有;時間跨度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唐宋。

全書將典故按照詩韻分類編排(詳見《龍文鞭影》序言),四字一句,共1,030句,每句描述一個或兩個人物的故事。

「龍文」是漢朝西域的一種寶馬,這種良馬看到鞭影就會疾馳,「龍文鞭影」比喻在這本書的指導下,毋需鞭策,學習也會事半功倍,像龍文寶馬一樣一日千里。

【原文】

wǔ wáng guī mǎ ,péi dù huán xī 。
武王歸馬,裴度還犀。

ㄨˇ ㄨㄤˊ ㄍㄨㄟ ㄇㄚˇ,ㄆㄟˊ ㄉㄨˋ ㄏㄨㄢˊ ㄒㄧ。
武王歸馬,裴度還犀。

【註釋】

(1)武王:即周武王,姓姬,名發,為周文王的次子。發兵滅商紂於牧野,一統天下,即帝位,分封天下諸侯,首建封建制度。
(2)歸:歸還。
(3)裴度:字中立,唐朝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唐憲宗時宰相,被封為晉國公。
(4)還:歸還。

【語譯】

周武王滅掉無道的商紂後,將戰馬歸放於華山之南;裴度親自將拾得的珍貴犀牛皮帶歸還失主。

【人物故事】

周武王

殷商後期,紂王更加暴虐無道,殺了叔父王子比干,取出他的心,並且囚禁王叔箕子。周武王十一年,紂王派大軍遠征東夷,百姓怨聲載道,周武王見機不可失,在太公望(即呂尚、姜尚,字子牙)等人輔佐下,率領三百輛兵車,三千名精銳武士,以及盔甲武士四萬五千人,向東討伐商紂。與各地諸侯匯集於盟津,渡過黃河,直搗商朝都城朝歌。紂王聽說武王來襲,派遣七十萬軍隊抵禦,雙方戰於牧野。紂王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全無鬥志,心望武王之治,倒戈攻擊己軍,周軍大破商軍。紂王逃回朝歌,穿上鑲有珍貴珠寶的衣服,登上鹿台,自焚而死。

武王滅商後,封紂王的兒子武庚為諸侯,領有原殷商之地,仍以朝歌為都城,管轄殷國的遺民。釋放被紂王所囚禁的箕子,增修比干的墳墓。分封宗族、功臣謀士。武王規劃了周朝新的都城雒邑的建設後,回到豐邑(文王所建),把戰馬歸放於華山的南面,將牛放牧在桃林的荒野;收藏起兵器,解散軍隊;向天下人昭示從此不再用兵打仗。(《史記‧周本紀第四》)

裴度

裴度長得瘦小,不具貴人之相。在功名場上屢屢受挫,他自己也頗為疑惑。當時洛陽正好有個善於相面的人,為士大夫們所推崇,裴度登門拜訪,向他詢問自己的命運。看相的人說:「郎君的形貌體態與一般人稍有不同,不入相書。如果不能大富大貴,就會餓死。現今我實在還看不出富貴之處,不妨過些天再來,千萬不要嫌我這裏只有粗茶淡飯,等十多天後,再幫郎君仔細看看。」裴度答應了。

一天,裴度到香山寺遊覽,在堂前的廊屋下徘徊。忽見一名身穿白衣的婦女,將單衣放在寺院的欄杆上,祈求祝禱良久,參拜叩謝後才離開。過了一會,裴度才看見那還放在欄杆上的單衣,猜想是婦人遺忘的,但已經來不及追上,料想婦人一定會回來取物,於是將東西收起來。裴度在寺裏等到太陽西下,未見婦人返回,不得已,將東西帶回住所。

第二天天一亮,裴度帶著單衣到香山寺,寺門剛開。不久,就看到昨日那穿白衣的婦女匆匆忙忙地趕到,徘徊不前,撫胸嘆息。裴度走向前詢問她出了甚麼事?婦人說:「我的父親無罪被拘押,日前向人求告,借得二條玉帶,一條犀牛帶,價值一千多串錢,打算用它們來賄賂有權勢的人。卻不幸將東西遺失在此,看來老父是逃不過這不測之禍了。」裴度聽完後心中悵然,仔細追問那些東西的式樣、顏色,婦人都說對了,於是裴度將東西交還給她。婦人流淚拜謝,請他留下其中一件,裴度沒看一眼就離開了。

隨後,裴度前往看相人處,看相人仔細審視之後,發現裴度形貌氣質已不同以往,驚訝得大聲說:「你一定是做了善事,積了陰德,此後前途不可限量,就不是我所能知了。」看相人再三詢問發生了甚麼事,裴度提到歸還婦人玉帶一事。看相人說:「此事就是積陰德,將來富貴發達了,不要相忘。好自為之!好自為之!」後來裴度果然位極人臣。(《唐摭言‧卷四》)#

——轉自正見網

(點閱【龍文鞭影】系列文章。)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