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戰中,商紂王的備戰應戰,原來幾乎不為人知。1977年陝西出土了一批甲骨,補上了一些文獻缺失。

出土的甲骨是商朝晚期的廟祭甲骨,其中一片編號為H11:1,記述商紂王在父親帝乙的宗廟中舉行祭祀,祈求成湯保祐並且占卜。

研究人員認定,它們是「牧野之戰」發生之前,商紂王對武王來伐的告祭,希望偉大的先祖保祐他平定周室的來犯。時間是癸巳日,距離甲子日決戰還有31天。

那個時間,周武王正在惡劣的氣候中長途跋涉。商紂王不僅知曉武王的軍隊前來,還從天象裏看到了「不吉」。

金星在白晝出現了。天上只有一個太陽,地上只有一位天子。金星與太陽比肩而出,「亂紀」之象顯現。

商紂王在癸巳日向祖王文丁和父王帝乙祭祀、卜問,並且燒製了一個陶土罐,把記錄下的內容刻在陶罐上。燒成的陶罐是紅色的,很漂亮,紀念意義非凡。

銘文如下:

「金見。率辛師,亡周侯元西伯行,右師田自州西邑,祖丁乙爪,有明紀斁任允自西伯侯。」

「祖丁乙!征文夕祀,辛丁乙師眉走享井,朕禦皿(蠱)曰:角明,有余征導舟玄,田封,它肯禦。」

學者的破解:

「不祥之兆,白晝出現了金星(太白星)。是否出動我的軍隊?是否會有周候元西伯的隊伍和他的右(佑)軍隊從州西邑起推翻商朝? 」

「祖王文丁和父王帝乙!為了征伐文王而晚上獻祭,那麼我們(帝辛乙)的軍隊能否走至終(最終取勝)?祭井宿,朕能否抵禦天殃?王觀察星兆判斷吉凶說,角宿在發亮,我會征伐文王,把船(國家)導向穩定,西邑征伐後將會分封,災殃會止。」

韓國一個收藏愛好者輾轉買到的中國古陶罐,上面的甲骨文記錄了牧野之戰發生前,商紂王對武王來伐的告祭。(圖片由韓國保存者提供)
韓國一個收藏愛好者輾轉買到的中國古陶罐,上面的甲骨文記錄了牧野之戰發生前,商紂王對武王來伐的告祭。(圖片由韓國保存者提供)

關於這個紅陶罐還有一段故事:

韓國一個收藏愛好者輾轉買到一只中國古陶罐,這個陶罐完好無損,顏色美麗,罐肩上的花紋也很美麗,他將它買來做了雜物罐。

2005年的某一天,他突然覺得自家的紅陶罐上刻著的不是畫飾而是古文字,就請他們的甲骨文學者為之鑑定。結果學者一眼認出是殷商文字。

這個紅陶罐經過了熱釋光(TL)年代測定,被認定是1,700至2,700年前的製品,現在連他的主人移動它也要戴上手套了。

癸巳日,商紂王的祭祀卜問刻上了甲骨、燒成了陶罐,甲骨和陶罐──同一個事件的兩個相關物──幾千年以後它們再一次相遇。

紅陶罐記述的星象也和當時的史實相印證。《呂氏春秋‧慎大》記載過一件事:「武王得勝之後,曾經問過兩個俘虜,你們國家有甚麼怪異的事嗎?其中一個回答說,有,白天看到星星而且還有血雨。」

「晝見星」──金見。

伴隨著牧野之戰的起始,還有其它奇特的天象,周室有詳細的「起居注」紀錄,我們講述到周朝時再介紹。

◎雙方兵力

武王的克商之旅一路疾行,雖然未有延誤,卻也沒全部「入場」,武王決定 「擇車」,「 選馬而進」。「 以銳師」 趕往殷郊。所以,甲子趕到牧野的周軍並不多。具體的數目,各家統計不一。

《史記‧周本紀》這麼記:「武王率戎車三百,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以東伐紂。」 

「諸侯兵會者車四千乘,陳師牧野。」

商王朝的兵馬?

《史記‧周本紀》說:「帝紂聞武王來,亦發兵七十萬人距武王 。」 

距通拒。紂王聽說武王來了,也發兵七十萬拒武王。

此統計數字不見於《史記》前的其它經書,算是獨家製造。但是對後世影響巨大,不得不把它拿出來說道一番。

紂王時代,王朝的總人口是780萬,除去一半女性,390萬,除去年老的和年少的再一半的話,195萬。70萬的概念,是整個商王朝的男性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

有個著名歷史學家,在自己的史學叢書中一次次發感歎:「司馬遷是個大文豪,司馬遷真是個大文豪啊!」令人忍俊不禁。

歷史學家太文學化了就比較麻煩,故事是好看了,視聽也混淆了。比如這個七十萬,很多人認為司馬遷寫錯了,於是前後數調換,將它們縮小為17萬。現代學者根據甲骨文、地下文物,已推算出商末的王邑人口僅有14.6萬人。拉出17萬戰鬥兵馬,估計也是要全國動員的。

周朝自家的史官記錄在這裏:

〈牧誓〉:「武王戎車三百輛,虎賁三百人,與受戰於牧野,作〈牧誓〉。」

──武王的三百戰車、三百虎賁兵,準備跟紂王受決戰於牧野,於是作了〈牧誓〉。

戰後的綜述《逸周書‧克殷 》:「周車三百五十乘,陳於牧野,帝辛從。」

──周方的戰車三百五十輛,列陣於牧野。帝辛迎戰。

「武王戎車」三百,「周車」多了五十,因為還有八個諸侯趕來助陣。

商軍在人數上佔據絕對優勢,周方的史官又無法點數,於是這麼說:

《周書‧武成》:「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會於牧野。」

──甲子日黎明,紂王受率領他如林的軍旅,會戰於牧野。

周朝的《大雅‧大明》裏說:「殷商之旅,其會如林。」

殷商的軍旅,旗密如林。雖是含糊,卻也真實。

◎戰前履禮

武王如約趕到,商紂王的兵馬也已嚴陣以待。不過,不急!戰前的大事──誓師禮還是要進行的,進行得還很隆重,因為商紂王也是會等的。

周武王留下〈牧誓〉,牧野之地的誓師。(公有領域)
周武王留下〈牧誓〉,牧野之地的誓師。(公有領域)

同樣的誓師禮,幾百年以前,商紂王的先祖成湯也進行過,留下的是〈湯誓〉, 這次周武王留下的是〈牧誓〉──牧野之地的誓師:

武王的左手持黃色的大鉞──象徵征伐權、繪有龍紋或虎紋的銅斧,右手握著繫有白犛牛尾的旗幟,先致歡迎辭:「西土遠來的朋友們,辛苦了!」

西土而來的是八個小方國的車馬,他們是趕來助戰的。

武王說:「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以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的人們,舉起你們的戈,排列好你們的盾,豎起你們的矛,我要宣誓了。」

接下來,武王歷數商紂王的罪行,並且宣佈:「今予發唯恭行天之罰。」

──現在,姬發我恭敬地執行上天的責罰。

最後交代:「今天的戰事,每邁進六步或七步,要停下來整理一下佇列。衝刺不超過四、五、六、七下,也要停下來整理佇列。要像老虎、大熊、豺狼和神離(山神獸)一樣勇猛。不要攻擊投降的人,以便幫助我們西土。努力吧!將士們!如果不努力,你們自己也會受到懲罰!」

保持隊列的嚴整,現代人看上去有點可笑,其實也是軍禮的要求,不攻擊投降者,也是軍禮,謂「不校勿敵」。不勇敢要受懲罰,更在軍禮之內。

「結日定地,各居一面」,伐紂大軍的對面,應戰的商紂王聽著對自己的指控,等待他們宣誓、佈陣而按兵不動。

當時的情景無可窺知,站在商紂王的角度體會一下古代君王的王者氣派還是無妨的。◇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