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中國中部農業大省河南省,經歷了從極旱到極澇、從抗旱到抗洪的「旱澇急轉」,中間不過短短一個月。中國每年越來越頻繁的旱洪災害併發,極端天氣已經影響到中國人的糧食安全。雖然中共當局把防洪抗旱掛在嘴邊,但它提出的措施卻無法保證做到這一點。
大陸旱洪災害併發
6月份河南省氣溫飆升,農戶收了夏糧種上秋糧後,一直沒有等來一場及時雨,為了保住田裏的農作物,甚至租井澆地。截至6月12日,河南全省因乾旱受災的土地面積達323萬畝。
僅僅一個月後的7月14日,河南南陽、許昌、漯河、周口、商丘等地降暴雨,降水達300—600毫米,到處都是溝滿河平。至少72.6萬畝農田被淹,超過10萬人撤離家園。受災最嚴重的南陽市部份地區24小時內降雨量超過600毫米,相當於正常全年降雨量的四分之三。
從極旱到極澇,從抗旱到抗洪,不過短短一個月。有些農戶辛辛苦苦澆了3次才保住的玉米,3天全給淹死了。氣象專家將這種罕見的天氣稱為「旱澇急轉」。
受災最嚴重地區,家園被毀,土地被淹,牲畜被沖走,糧食被浸泡,全部希望都打了水漂。受災稍輕的,也不得不面臨秋莊稼大面積毀掉或減產。
河南南陽地區姜女士對大紀元表示,從7月中旬開始下暴雨,淹了很多地方。社旗縣、唐河縣都淹了,房屋一層基本都被淹了,電器都會壞掉。路上全是水,有人被沖走爬到樹上等待救援。
「下暴雨的那段時間,我一直在家沒出門,晚上嚇得不敢睡覺,怕水漫到屋裏。」
姜女士說,洪澇前莊稼地裏都是玉米、花生、芝麻等秋季作物。現在停雨幾天了,太陽出來了。洪水一過,莊稼都倒了,低洼處莊稼都死了。
「只要淹了的,那就是絕收。因為現在已經是伏天,種不了其它農作物,我個人擔心糧食無收,吃甚麼?在外打工或許能掙到錢,那些沒能力打工的人,莊稼就是全部收入,沒有莊稼,收入為零。」
河南信陽李先生告訴大紀元,今年天氣不正常,乾旱時乾得要命,6月出現大旱,水稻苗快乾死了,村裏池塘的水抽光了,塘底都開裂了,就跟電視劇上演的元末大旱似的,很可怕。
李先生說,好不容易救了水稻苗,然後又突然下大雨,雨下得這麼凶,澇得要命。現在又要把稻田裏的水往外面放。不放那個水,莊稼就澇死了。
「今年的氣候它不符合自然生長規律,現在糧價都很低,老百姓種地收成再好(成本、效益)都持平了,收成再欠缺,老百姓怎麼活呀。」
旱洪頻發 糧食安全問題加劇
中國旱洪災害併發的故事正在各地重複上演。6月份,中國大陸從西北到東部都面臨乾旱和酷暑,威脅著準備播種和已播種的農作物。
進入7月份,據國家氣象部門稱,已有10個省份進入洪水緊急警報,預計未來幾天將有更多大雨。
中國多個省份發生嚴重洪水和山泥傾瀉,導致數萬人撤離,公路被阻斷,房屋、農作物被毀。不久前,因山洪暴發和暴雨導致陝西省一座橋樑倒塌,至少15人喪生。
中共的應急管理部門7月12日表示,今年自然災害已造成近130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受災人數達3200萬人。
中國每年越來越頻繁的旱洪災害併發,已經影響到中國人的糧食安全。氣候科學家也發出嚴厲警告,稱中國大陸是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的熱點地區」。
華北平原是中國大陸的一個糧食主產區,主要種植冬小麥,僅河南省小麥產量就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夏季是夏玉米、夏大豆播種和出苗季節。
2023年5月下旬的強降雨,導致河南省被淹,對小麥造成近十年來最大的一次破壞。當局開始瘋狂在國際上採購小麥,進口量創下歷史新高。
東北三省也是中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糧倉,包括大豆、玉米和大米在內的糧食產量,超過全國總產量的五分之一。
去年7月下旬以來,颱風「杜蘇芮」帶來的暴雨襲擊中國北方,導致東北主要糧食產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黑龍江省尚志市遭遇了六十多年來最嚴重的暴雨,超過42,575公頃農作物被毀。主要稻米產區五常市的許多村莊和大面積農田也被洪水淹沒,引發人們對糧食安全的擔憂。
2022年,中國水稻產地長江流域發生嚴重旱災,220萬公頃耕地荒蕪。
極端天氣使中國農民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中共農業部的一項研究表明,到2030年,更多的乾旱可能導致玉米、小麥和大米產量減少8%;強降雨可能會對一些農作物產生類似的影響。
去年《自然》雜誌一項研究發現,過去20年,極端降雨導致中國水稻產量下降8%。
蔬菜和水果同樣容易受到極端天氣的影響,2022年中國南方嚴重乾旱的一個重大影響是,黃瓜和生菜價格飆升。
諮詢公司艾格農業(BOABC)上月表示,預計截至2025年6月,因乾旱和高溫天氣影響,中國小麥產量將下降1.24%,至1.34億噸;乾旱還推遲了部份地區玉米的種植,導致2025年10月為止的銷售年度的玉米產量下降2.26%,至2.82億噸。
從歷史上看,中國的饑荒和糧食危機有時會引發政治動盪和政權垮台,因此糧食安全一直是中共的首要任務之一,事實上,它已將糧食安全視為國家整體安全的「壓艙石」。
從2012年到2022年,中共黨魁67次直接談及糧食安全問題,多次強調「要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
當局寄望到2033年,主要穀物和豆類的自給率將達到92%,高於2021—2023年的84%。今年6月1日,中共還實施首部《糧食安全保障法》,要求實現糧食絕對自給。
農業部預測,到2033年的10年間,玉米進口量將下降75%至680萬噸,小麥進口量將下降60%至485萬噸。
但因為極端氣候等因素,西方不認為北京當局能達成此項目標。美國農業部(USDA)預計,中國2033/34年的玉米進口量大致與當前水平持平,小麥進口量將下降20%,大豆進口量將增長39%。
專家:中共治水基本模式和目標都是錯誤的
自2021年河南鄭州洪災造成超過三百人死亡後,中共政府試圖改變應對極端天氣的方式,並稱要「完善對洪水等自然災害的監測、預防和控制措施」。
中共水利部數據顯示,2023年1至11月中國大陸已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0,938億元,其中流域防洪工程體系建設完成投資2938億元。
但分析人士指出,儘管政府一直在投資水利基礎設施以加強防洪,但在維護現有系統的投資方面仍存在巨大缺口。
旅德著名中國水利專家王維洛對大紀元表示,中國不是水利基礎建設投資不足,而是水利基礎建設投資太多,2022年、2023年水利基礎建設投資都超過一萬億以上。資金投下去了,但是效果不好。效果不好的原因有:目標錯誤,資金被貪腐,工程質量不好,對投資效果沒有追查機制等。
2021年水利部發文指出,中國77%的小水庫建於上世紀50至70年代,標準低、設施老化嚴重,除險加固不徹底,「用的還是大躍進的水,種的還是學大寨的田」。
另外,因對GDP和政績貢獻小,對於農村水利建設,地方政府積極性並不高,而尋求對水庫出讓、收取租金,並不以防洪灌溉為目的。
王維洛6月份曾對大紀元表示,按當局的政策,水庫的人員是國家撥給基本工資,但其它的獎金、績效工資,都要靠水庫掙出來,用水庫來盈利是這些人工作唯一的目標。
而在中央政府投資新建的一批水庫中,都被賦予了發電、供水等諸多功能,基本運行模式就是汛期泄洪、枯期蓄水,造成汛期洪峰加劇、枯期流量更枯。
在2021年河南鄭州洪災,暴雨最大的地方並沒有發生人員死亡失蹤,鄭州的大部份死亡失蹤人員在最大暴雨發生之前已經發生。王維洛認為,造成鄭州「7‧20」洪災的主要原因,不是暴雨導致嚴重城市水浸,而是常莊等諸多水庫的無預警泄洪。
近期發生在河南南陽洪災中,河南33座大中型水庫泄洪,也加劇了當地的災情。
「新唐人」7月17日報道,河南南陽唐河縣民眾表示,之前當地乾旱嚴重,唐河河床裸露,莊稼需抽水灌溉。16日晚上7點起,上游連續泄洪十小時,唐河一夜暴漲,沿河居民擔驚受怕一整夜,有的人被迫撤離。
南陽市民楊先生說:南陽上面有個鴨河水庫,旱的時候給封起來養水,租出去養魚搞創收。「一旦下雨的時候,它就偷偷放水,不給你預警的。給你預警它(泄洪)就屬於政府行為,可能要賠償,所有的人禍就賴到天災頭上。沒把老百姓放到心上,你死了就死了。」
7月5日湖南洞庭湖決堤的原因幾乎也一模一樣。王維洛本月對新唐人解釋說,洞庭湖決堤,不是因為雨量太多,最主要的原因是湖南省大大小小的水庫在一起放水,造成了洞庭湖的水位上升。同時三峽水庫時不時加大了下泄的水量,使得外水(長江)水位高,內水(洞庭湖)的水就排不進去。
儘管中國對水利大筆投入,但王維洛認為,中共當局治水的基本模式和目標都是錯誤的。
「中共信奉『人定勝天』的思想,要改造自然,要『消滅』自然災害。所以應對自然災害措施就是錯誤的,中共像控制人一樣、特別強調以大型水庫大壩工程、大型調水工程來控制水。」他說。
「它的目標制定也是錯誤的,比如發展海綿城市,要把70%以上的降雨留在城市中,必然會忽略城市排水工程的建設。只重視硬件建設,特別是地上的、看得見的、能體現領導功績的硬件建設,而忽視軟件建設,自然災害保險等為軟件建設。」
災後恢復 當局缺乏救援
另一個挑戰是災後恢復,從災難中恢復過來非常困難,每個農戶都要花很多錢來重建。
本月洞庭湖堤壩決堤後,淹沒了近20平方英里的土地,造成至少7,000人流離失所。湖南省一名農民向陸媒表示,洪災中他的豬圈被淹,損失了800多頭豬。
還有一些農民不得不利用社交媒體,以折扣價出售被洪水淹沒的農作物,以做最後一搏。
但中共當局對於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賠償率極低。目前全球自然災害保險補償率約為30%—40%,而中國平均不到10%。
保險公司怡安(Aon)最近的一份報告指出,2023年亞太地區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飆升至650億美元,中國損失最為嚴重,與洪水有關的損失為322億美元。
報告說,因自然災害造成的保險賠償率最高的國家是美國,2023年支付達800億美元。但自2000以來,中國平均每年保險賠償不到20億美元,未賠償的損失平均達540億美元。
全球保險公司慕尼黑再保險公司(Munich Re)的數據也顯示,去年夏天颱風「杜蘇芮」給中國造成的洪災損失總計250億美元,只有約8%得到了保險賠付。
王維洛表示,國外泄洪泄了要給老百姓賠償的,那些房子被淹了以後,如果是有保險公司的,保險公司賠,沒有保險公司的話,政府都是通過基金來幫助老百姓重建的。看德國的賠償,你淹了破房子,他賠你的是一座新房子。
2021年7月下旬的河南洪災,預估賠付總額將近30億元,保險業只承擔了約10%的經濟損失,絕大多數都是財產險或人壽險,鮮有巨災保險的身影。
當局的貪污問題也十分嚴重。河南省審計廳發布了審計報告披露,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嚴重洪澇災害後,兩年來近百億元災後重建資金被挪用。
(大紀元記者駱亞對本文作出貢獻)#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