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別陷入「閱讀想法」或詮釋中。有時候,因為投射、被自己情緒感染的機制,我們會開始替孩子思考。情緒的解讀必須非常尊重孩子經歷中的各種細膩差異。依照我們的想法詮釋,替他思考,這都是再次以定義來侷限他,而沒有聆聽他。

總而言之,要陪伴孩子的情緒——其實,要陪伴任何一個人的情緒都一樣,只要表現出共情就好。站在他的立場,試著感受在相同的立場、狀況下,你會有甚麼感受。所有的「人之常情」都不會令「人」陌生。你也曾是孩子。你可以理解他的內心怎麼了。

請注意不要過度「心理學化」。言語表達不一定總是必要的,它也不夠。透過肢體接觸、擁抱、滿足需求來回應是最根本的。我們並不需要一直解釋孩子的行為,而是要幫助他在必要時用言語表達,也就是幫助他脫離困境,或陪伴他度過痛苦的事件。

陪伴情緒的步驟:

1 . 用眼神進行非語言的接納。你的呼吸、你的內心態度都要參與。根據孩子的年紀,必要時,將他抱在懷裏。

2 . 把孩子的感覺說出來:「我知道你在生氣!」「喔,你在傷心!」「你在害怕!」

3 . 允許情緒宣洩殆盡。

4 . 當孩子的呼吸恢復平穩後,開始討論。

當然,以同理心聆聽可能會讓你接觸到自己的情緒,喚醒你過往的欠缺、苦痛……

本文摘編自《最好的教養,從接受負面情緒開始:理解孩子的情緒風暴,打造良好親子關係的45堂對話課》,遠流出版提供◇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