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衞生局現正檢討公營醫療服務收費,並有意調整急症室及其它公營醫療服務的收費水平。社區組織協會、長期病患者關注醫療改革聯席、香港老人權益聯盟認為,提高有關收費可能影響基層市民、長者、長期病患者及殘疾人士的經濟負擔,認為實施任何收費調整的措施前,應先了解他們的意見。機構並提倡即使加價,加幅應在一成以內,倡加強津貼,避免「因病致貧」。
上述組織在4月24日至5月26日,以網上及實體問卷形式,訪問其所接觸的基層市民、慢性病患者、基層長者等,共收回229份有效問卷。他們近半(49.3%)均領取傷殘津貼,近四分一(23.1%)分別領取綜援或沒有領取任何津貼。
整體而言,受訪者中57.2%不贊成調整公營醫療收費,贊成的有42.8%。如政府確定調升公營醫療收費,受訪者基於其經濟能力,有五成多(53.7%)表示只能承受少於一成的加幅,有近兩成(18.5%)表示已有收費豁免,不用擔心。
超過八成(81.5%)受訪者認為,在政府檢討公營醫療費用時,最重要的原則是「確保缺乏經濟能力的市民能使用適切的公營醫療服務」,其次是「若提高急症室收費,必須增加相應的醫療服務供病人使用」(53.2%)及「若公營醫療調高收費,必須同時改善醫療費用減免制度」(43.2%)。
加幅應在一成以內
機構指出,公營醫療服務在高度資助下,病人所需邀付的費用一般較低。但是調查發現,少數受訪者的醫療開支較大。在非綜援受助人的受訪者中,有近一成半(14.2%)多於1,000元,平均數577元,最高達8,133元。機構指出,受訪者的家庭支援較為薄弱、多來自中下階層,其收入中位數為1.2萬元,低於全港家庭中位數的超過一半。他們近七成均非從事經濟活動,但只有四分一領取綜援。
機構指出,近六成半(64.2%)受訪者均不知悉,沒有領取綜援的人士也可申請醫療費用減免。不過,近四成(39.8%)受訪者對醫療費用減免制度表示「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當中63.7%認為「申請程序繁瑣」,其次為「要全家成員接受經濟審查,太麻煩」(56.0%)及「醫療費用豁免制度宣傳不足」(52.7%),亦有四成半(45.1%)表示「獲批減免有效期太短」。
機構表示,醫療費用減免制度的制度入息及資產限額較低,沒有長者成員的資產上限更貼近綜援申請水平,機構認為,政府在考慮調整公營醫療收費時,除綜援人士外,也應考慮非綜援受助人的經濟困難,以免他們因醫療而陷於困境,可考慮改善醫療費用減免制度,以保障非綜援受助者等,並應更廣泛宣傳醫療費用減免機制。
機構擔心,公營醫療收費一旦增加,私營醫療費用也可能水漲船高,造成醫療費用通脹,無助分流公營求診者,最終得不償失。如政府最終決定調升公營醫療費用,其加幅應在一成以內。
倡加強津貼 避免「因病致貧」
另一方面,機構建議增設「符合醫療費用豁免資格人士」類別,包括「傷殘津貼」受助人及「在職家庭津貼」受助家庭成員;增加普通科門診診症名額;急症室可與普通科門診、私人家庭醫生及地區康健中心建立渠道,轉介求診者到合適醫療機構跟進;並研究為未有領取綜援,但因病導致經濟壓力龐大的少數病人,提供額外支援及津貼,避免「因病致貧」。 @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