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夜間,伊朗向以色列發射超過300架殺手無人機、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以回應以色列本月初襲擊伊朗駐大馬士革領事館並導致兩名革命衛隊高級成員喪生。這是伊朗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首次對以色列領土發動直接軍事襲擊。兩個古老的、歷史上有著密切關係的民族,自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發生了巨大變化。

綜觀歷史,伊朗所代表的波斯民族與以色列所代表的猶太民族,同屬中東地區古老民族,在歷史上曾有著密切的關係。

根據記載,公元前11世紀,以色列王國建立,後分裂為以色列王國(北方)和猶太王國(南方)。 公元前772年,以色列王國被亞述王國所滅,猶太王國亦臣服於亞述王國。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王國的軍隊攻佔了猶太王國首都耶路撒冷,焚燬了所羅門聖殿(即第一聖殿),猶太人被押往巴比倫為奴。

公元前550年,波斯部落首領居魯士建立了波斯帝國。12年後,居魯士滅了新巴比倫王國。他宣布釋放猶太人,允許他們回歸迦南美地,並讓他們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從這點講,波斯人有恩於猶太人。

2018年,以色列為紀念建國70周年,將解放了猶太人的居魯士與支持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特朗普的頭像放在一起,刻在其紀念幣上。

但是在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伊朗和以色列兩國關係急轉直下。從1947年以色列建國之初開始,伊朗與以色列大致經過了五個時期。

以色列建國70周年紀念幣,上面兩個人分別是波斯部落首領居魯士和美國總統特朗普。(網路圖片)
以色列建國70周年紀念幣,上面兩個人分別是波斯部落首領居魯士和美國總統特朗普。(網路圖片)

矛盾時期

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了巴勒斯坦分割方案。1948年5月14日,英國停止對巴勒斯坦的託管,以色列當天宣布建國。

以色列建國次日,阿拉伯國家即組成聯軍入侵以色列。伊朗在聯合國投票中雖然反對以色列建國,但是對以色列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同時出於對泛阿拉伯民族主義的擔憂,伊朗沒有介入阿以衝突。

1950年3月,伊朗承認以色列為主權國家,成為繼土耳其之後,穆斯林世界中第二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

伊以兩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努力受到阿拉伯國家和伊朗宗教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對。伊朗首相摩薩台(Mohammad Mosaddegh)於1951年甚至一度切斷伊朗與以色列的關係,並下令關閉以色列駐德黑蘭領事館,但是伊朗沒有撤銷對以色列的承認。

友好時期

1953年,摩薩台被軍事政變推翻,伊朗恢復國王地位。親西方的巴列維國王(Mohammad Reza Pahlavi) 重新掌權後,伊朗與以色列的關係得以進一步加強。

在中東的舞台上,有三個主要角色:阿拉伯國家、以色列和伊朗。阿拉伯國家人多勢眾,以色列和伊朗勢單力孤,為了抗衡阿拉伯世界,這對難兄難弟慢慢走近。

在共同的安全問題和共同的利益需要下,伊以兩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相互支持。雙方人員互訪頻繁,以色列航空開闢了特拉維夫至德黑蘭的直航業務,也增進了兩國人民的交往。

在經濟上,伊朗成為了以色列最大的石油來源國。六日戰爭之後直到伊斯蘭革命之前,伊朗一直向以色列供應石油。1959年到1971年間,以色列高達80%至90%的原油來自伊朗。同時以色列也幫助伊朗發展農業技術並向伊朗出口武器裝備。

在軍事上,雙方也有廣泛的合作,但大部份處於秘密狀態,以免激怒附近的阿拉伯國家。伊朗的安全和情報部門「薩瓦克」(SAVAK),曾部份接受以色列情報和特殊使命局「莫薩德」(Mossad)的培訓。

在1970年代,以色列甚至提議與伊朗聯合研究核武器計劃,但是伊朗國王巴列維認為伊朗沒有必要開發核武器,因此拒絕了以色列的提議。兩國雖在核武器問題上觀點不一,卻簽署了代號為「鮮花工程」的聯合開發可以攜帶核彈頭導彈的秘密計劃,該計劃因伊朗發生革命而中止。

1974年,伊朗在眾多阿拉伯國家和部份穆斯林國家反對的情況下,堅持讓以色列參加在德黑蘭舉辦的第七屆亞運會。在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中,伊朗巴列維政府基本上保持中立,甚至對以色列軍隊在「六·五戰爭」中的成就表示欽佩。在1970年代正式派駐大使之前,以色列一直在德黑蘭設有一個實質性的大使館。

伊朗是波斯灣最強盛的產油國,同時與美國的冷戰對手蘇聯有邊界,加之巴列維親美的外交政策,都讓伊朗成為美國重要且緊密的盟友。

彼時伊朗婦女的社會地位與其它伊斯蘭國家也截然不同。現今人們有時在懷舊照片中看到許多穿西方服裝的波斯人和穿迷你裙的女士,大都來自於那個時代。

開始惡化

1979年1月,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巴列維國王被迫流亡國外,宗教領袖霍梅尼建立了伊斯蘭共和國。伊朗從一個世俗的、西化的國家變成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

霍梅尼思想激進,反對君主制,反對殖民者,反對帝國主義,反對西方化,反對世俗化,要輸出革命建立伊斯蘭世界秩序。他實行的是 「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 的外交路線。

在對待以色列的態度上,霍梅尼認為以色列是跟在「大撒旦」美國後面的「小撒旦」,是伊斯蘭世界心臟的毒瘤,如果不剷除,後患無窮。

伊朗不承認以色列作為主權國家的合法性,兩國合作項目全部中斷,駐派人員全部撤回,官方聯繫全部斷絕。伊朗還希望喚醒所有穆斯林,支持巴勒斯坦消滅以色列。

兩國關係瞬時降至冰點。

亦敵亦友

伊斯蘭革命的這一年,薩達姆登上了伊拉克總統的寶座。薩達姆也是強人,野心勃勃要統一阿拉伯世界。霍梅尼和薩達姆同時崛起,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

伊朗和阿拉伯國家均無暇顧及以色列,大大減輕了以色列的壓力。而以色列對伊朗的態度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相較於伊朗,以色列更擔心伊拉克。如果伊拉克獲得兩伊戰爭的勝利,必將極大地鼓舞阿拉伯民族主義,並對以色列構成更大的威脅。經過多方權衡,以色列決定支持伊朗。

兩伊戰爭爆發後的第九天,以色列國防部長公開宣稱,以色列願向伊朗提供援助,以換取伊朗對以色列立場的改變。以色列外長也力促美國摒棄前嫌,對伊朗提供援助。以色列外長強調,如不及時向伊朗提供武器援助,伊拉克有可能摧毀伊朗大部份軍事力量。

霍梅尼雖然仇視以色列,但是在連吃敗仗的現實面前,以及為了伊斯蘭世界的長遠利益,他接受了以色列的援助。霍梅尼一邊繼續罵著以色列的同時,一邊與以色列進行秘密武器交易。

據報道,兩伊戰爭初期,伊朗進口武器的80%來自於以色列。以色列軍事顧問還經常去伊朗活動,甚至到前線獲取戰爭的第一手資料,以便向伊朗提供更合適的武器。

徹底反目

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相繼結束,使得阿拉伯世界發生分裂。加之蘇聯解體後,伊朗與以色列的共同利益減少,兩國由秘密合作、冷漠和平走上公開敵對。

1989年6月霍梅尼病逝,在他之後的歷任伊朗政府堅持對以色列不予承認的原則。幾十年來,雙方都試圖鞏固和擴大在該地區的權力和影響力,敵意不斷加劇,衝突言論不斷升溫。

伊朗支持中東地區多個國家包括敘利亞、黎巴嫩、也門的政治和武裝團體,他們都將以色列視為主要敵人。以色列也支持一些反對伊朗當權派的團體。雙方代理人之間是一場複雜且持續的衝突,對中東的政治和安全動態產生了重大影響。

衝突涉及針對彼此基礎設施的網絡攻擊和破壞,也包括對核設施和油輪的攻擊。以色列誓言,絕不讓伊朗研製核彈。伊朗核設施和軍事設施多年來遭受多次破壞性襲擊,德黑蘭指責是以色列幹的。

去年10月7日,伊朗支持的加沙哈馬斯組織對以色列的攻擊,是以色列幾十年來受到的最大規模攻擊,並引發加沙戰爭。

對於伊朗當前的政權來說,與以色列和解似乎是不可能的。

幾十年以來,將以色列視為敵人的阿拉伯國家,其中多個已經與以色列實現了關係正常化。而曾經的緊密盟友,伊朗與以色列卻成為不可調和的死敵。@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