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但不是每個人都懂得尊重他人。

喜劇演員羅德尼丹格菲爾德(Rodney Dangerfield)曾說:「我得不到尊重」。

如今,許多美國人都對丹格菲爾德的這句名言深有同感。在網上搜索「尊重正在消失嗎」,會有一大堆相關文章出現在屏幕上。在一篇文章中,羅恩羅爾希澤牧師(Ron Rolheiser)問道:「我們甚麼時候失去了那種約定俗成的常識?即無論我們多麼不同意對方,甚至不喜歡對方,我們仍應遵守基本的禮節,給予對方尊重和禮貌。」「我們已經喪失了這種常識,至少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這樣。從政府最高層到社交媒體上最粗俗的平台,我們都在目睹尊重、禮貌和基本誠實的消失。」

當我們讀到羅爾希澤牧師的問題和其後續的陳述時,我們可能會注意到他反覆強調「禮節」(courtesy)和「尊重」(respect),這兩者都是他的另一個詞「禮貌」(politeness)的同義詞。所有這些概念都是密切相關的。畢竟,禮節和禮貌如果不是文明的表徵,不是對另一個人的尊重,那又是甚麼呢?

培養基本的禮貌不需要閱讀甚麼禮儀指南,只需實踐幾個基本的規矩。正如羅爾希澤牧師告訴我們的那樣,這些規矩在人類歷史中已存在很久了。這裏只舉其中三個。

傾聽

試著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方所說的話上,而不是想對策或反駁。無論是與朋友面對面交談,還是回應陌生人的在線評論,要先思考再作出回應。先提問弄清真相,再判斷是非。

避免滔滔不絕,自顧自地說話。前幾天,在一家咖啡館裏,我身邊坐著一對看起來只有20多歲的年輕男女。我在手提電腦上寫東西,他
們則在聊天。或者說,是那個小伙子在說話。我不知道他對面的女伴是約會對象還是普通朋友,他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的事,而女伴則插不上嘴,只是偶爾補一句「哦,對」或者「我也遇到過這種事」等。

按照正常的社交禮節,出於對女方的尊重,男子應時不時地歇一會兒,讓女方有說話的機會。

以禮待人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寄一張卡片給長老教會(Presbyterian church)一個年輕人的社團,卡片上寫道:「堅持做正確的事。這會讓一些人滿意,讓其他人驚奇。」(Always do right. This will gratify some people and astonish the rest.)
當我們以文明的方式對待他人粗魯無禮的行為時,這句箴言也是正確的。在社交媒體上,當有人因我們的言論攻擊我們時,如果能用禮
貌的方式回應,比如,「我知道你對此很不高興」或「也許我沒有說清楚」等,真的會讓對方大吃一驚。攻擊者會退縮,我們顯得寬宏大量。原因很簡單:我們以優雅的方式回應對方的惡意。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還沒有遇到過哪個人樂於接受別人的咒罵、人身攻擊,甚至是無禮的言行。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基本的禮貌對待。

無論我們面對的是上司、員工、配偶、朋友還是陌生人,我們尊重他們,至少是向其人性致敬。軍隊長期以來遵循的規則是「我們向軍銜致敬,而不是向某人致敬。」表達對他人的尊重時,我們以禮待人,也是遵循這個原則。

羅爾希澤牧師寫道:「不能以社會或宗教的理由忽視人類基本的禮節。」

有些人可能不同意,認為某些人不值得尊重。也許是這樣吧!然而,最高法院大法官克拉倫斯‧托馬斯(Clarence Thomas)極力推崇以禮待人,他說:「良好的禮儀可以打開最好的教育也無法打開的大門。」

良好的舉止無非是表達對他人的尊重。如果我們能夠這樣做,其實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原文〈3 Basics of Civility〉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