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知名漫畫家鳥山明(Akira Toriyama)3月1日因急性硬腦膜下血腫去世,終年68歲。鳥山明的代表作《龍珠》漫畫總發行量超過2億冊,同名動畫劇集在80多個國家播放,在全世界擁有眾多粉絲。
鳥山明的前助手鬆山孝司(Takashi Matsuyama)證實,鳥山明曾向他透露會在今年初接受腦腫瘤手術,還提到「因為是在外側,不會很艱難。」
台灣腦神經外科權威醫師、長庚大學醫學系神經外科教授魏國珍對「NOW健康」表示,急性硬腦膜下血腫並不多見,可能是自發或外傷造成的。如果是手術後出現此問題,有可能是之前腦瘤出血,造成血塊所致。
有研究指出,自發性的硬腦膜下血腫比外傷性的更少見,主要原因包括皮質動脈破裂、血管畸形或動脈瘤、腫瘤等。其中5.4%的自發性硬腦膜下血腫病例與腦腫瘤有關,尤其常見於中年人群。
日本學者曾報告過2個病例,涉及一名55歲男子及一名66歲女子,出現大腦動脈瘤破裂並伴隨急性硬腦膜下血腫。另有病例報告顯示,一名53歲女子確診腦膜瘤,並罕見的伴隨急性硬腦膜下血腫。
硬腦膜下血腫是甚麼?
硬腦膜下血腫是顱內出血的一種類型,包括急性、亞急性及慢性。急性硬腦膜下血腫是在大腦表面和硬腦膜之間形成的血塊,通常是由於大腦表面的靜脈拉伸和撕裂造成的。當頭部受傷時,大腦突然受到震動或搖晃,大腦表面靜脈會破裂,這類創傷性急性硬腦膜下血腫,是所有頭部損傷中最致命的一種。
梅奧診所介紹,對於成年人來說,即使是輕微的頭部外傷也可能導致顱內出血。頭部受傷後,可能立即出現顱內出血的體徵和症狀,也可能在數周或更長時間後才出現症狀。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腦所受壓力將會增加,可能產生的症狀包括頭痛加劇、頭暈、嘔吐、意識混亂、言語不清、癲癇發作、嗜睡和逐漸喪失意識等。
關於治療和預後
急性硬腦膜下血腫通常需要儘快手術來清除血腫,緩解顱內壓力。但有研究指出,對於老年患者是否能從手術中受益,一直存在爭議。
2023年,知名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了一項研究,涵蓋11個國家的426名急性硬腦膜下血腫患者。患者被分為兩組,分別進行開顱手術和骨瓣減壓手術。研究人員評估患者手術後一年的狀況,結果顯示兩種方法的治療結果相似。開顱手術組和骨瓣減壓手術組患者的死亡率分別為30.2%及32.2%,植物人狀態分別為2.3%及2.8%,低度嚴重殘障(依賴他人照顧)分別為17.7%及19.4%,康復良好分別為25.6%和19.9%。
還有一項研究顯示,在16年當中,84名65歲及以上的患者,因急性或亞急性硬腦膜下血腫接受了開顱手術。其中25%的患者恢復了日常生活功能,11%的患者嚴重殘疾,64%的患者死亡。
五類人需提高警惕
台灣亞東紀念醫院神經外科專任主治醫師岑昇信,在該院官網刊登的文章中指出,急性硬腦膜下血腫大部份伴隨明顯頭部外傷的病史,而且症狀來得又快又猛。他呼籲,如果有任何外傷導致出現急性病徵,一定要儘快就醫,才能在黃金時間內做出最好的診治,後續配合醫師指示進行復建,有助於將對身體的傷害降到最低。
魏國珍教授則提醒,曾嚴重跌倒、頭部外傷者、高齡人士,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共病患者,對於硬腦膜下血腫需要特別注意。
一項對84,135名參與者追蹤超過7年的研究發現,與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人群患硬腦膜下血腫的風險增加63%,並且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而且男性高於女性。
研究人員還發現,患有中風、慢性腎臟病、心房顫動等的糖尿病患者,出現硬腦膜下血腫的風險進一步增加。其中合併心房顫動的糖尿病患者,發生硬腦膜下血腫的風險最高。
魏國珍提醒,上述五類人士如果出現手腳無力、行動異常,就需緊急就醫。患者接受治療後,家屬必須密切觀察2至3個月,一旦出現異狀,務必覆診。@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