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高層一系列政治決策失誤讓中國經濟下行,以房地產與互聯網帶動的消費型經濟失去了動能,但軍工行業則在當局支持下擴大規模。有知情人向大紀元表示,在各行各業都不景氣的情況下,軍工行業項目比較好做,都比較捨得花錢,甚至還生產西方的武器裝備。
大陸工廠製造西方武器? 專家:兩頭通吃
在大陸與中共軍工行業曾有業務往來的林輝(化名)告訴大紀元,他去了與軍工有關的三個地方,都位於中部地區,一個是生產武器的,一個生產潛艇航母所用電池,還有一個生產空空導彈之類的武器。
根據林輝的介紹,生產武器的單位可能是家民企,這家企業只加工金屬部件,有一個展示產品的大廳,大慨有三四百平米,大廳整齊的擺滿許多展示櫃,裏面擺放著各類鋁製品槍枝部件,很多都是不太好加工的,讓人過來參觀,可能想多做一些訂單。
「都是一次鋁製品鑄壓成型的,下一步要進入甚麼樣的工序?我不太了解,只能說這個廠就生產這種東西,這種東西就是它的出廠成品。」
林輝說,該單位還有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兵器裝備研究所(簡稱二〇八所)發放的「優秀協作單位」的獎狀與牌匾。公開資料顯示,二〇八所隸屬於中共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是唯一輕武器研究和設計單位,為中共軍警研發輕武器裝備。
出於對這些武器鑄件的好奇,林輝悄悄拍下一些圖片,「這個廠還好拍一些,那個生產空空導彈的單位,人家就管得非常得嚴格,絕對不能拿手機出來拍照,全程都是有人陪護。」他說。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所所長蘇紫雲,根據這位大陸人士提供的照片做出了分析。
蘇紫雲分析說,第一個是砲彈的彈殼,由於照片反映不出實物的真實尺寸,看起來可能是122或152,可能是中共跟俄系規格,還有可能是北約跟美國民主國家規格的155砲。彈殼上面是一個平面,表示要放引信進去,引信就像個螺栓一樣,炮彈發射前會有炮手轉一個引信進去。導彈的彈頭是封閉在導彈裏面,引信是用電子啟動的。
第二個照片是榴彈發射器,看不出來是美規或是俄規的,它的支架部份可以用鋁做,中間那個轉輪應該是鋼製的,能承受爆發力。
第三個是M16步槍或M4步槍的標準機甲,機甲可以用鋁做, M16步槍機甲就是鋁合金製造的來減輕重量,彈管跟槍機是鋼製的,因為要承受火藥的爆發力。
對於為甚麼展品中會有西方規格的M16步槍,蘇紫雲分析說,只能就現有證據說,這個圖片證據表明,很可能是西方武器的樣品,不是中共軍方的裝備,不會供給俄國或中共軍方,除非是特殊用途。
「因為要供給俄羅斯的話,不會用這個規格,西方的子彈是5.56,俄國的是5.4,子彈都裝不進去,它不會下這種單子的;如果說中共軍方要打台灣,也不會生產西方武器規格,因為跟中共軍方後勤搭不上,子彈裝不上。」
「或許有一支特別部隊、譬如會有一個旅會裝備台灣武器,然後打台灣的時候,這個旅就可能是為假冒國軍或甚麼的,會拿西方的武器,又可以就地撿拾台灣的彈藥武器,可以立刻用了,但是這不常規。」
對於這些武器是否有加入俄烏戰場?蘇紫雲認為,目前沒看到訂單不清楚,可這表示這家企業也許就是想分杯羹,展現其有金屬加工能力,不管是西方規格或中共、俄國規格的,他們有能力生產。北約的裝備可以向他們下單,因為之前北約部隊還有烏克蘭,的確向中國訂購了大量的防彈衣。
「擺出部份西方規格的步槍武器,很可能就是想搶烏克蘭戰場的供應鏈。如果土耳其代理下單,那中共的這個(所謂)民間公司,等於是說是對土耳其出口,土耳其走北約規格,交給烏克蘭的話就通用了。」
「用這個角度來看,中共它想兩頭賺,國企央企就是賺俄羅斯的,民企就去賺那個烏克蘭的。這種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他說,「中共的一切都不透明,我們只能合理的推估。」
中共官媒屢屢指責美國是戰爭販子、大發戰爭財,但2020年1月27日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最新研究表明,(共產)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武器生產國,僅次於美國,領先於俄羅斯。
媒體已經報道,中共供應商在俄烏戰場上兩邊通吃的情況已經發生過。美國「政客」(Politico)去年獨家調查指出,從防彈衣到無人機,價值數百萬美元的中國裝備正出現在俄羅斯市場上。此外,還有可用於指揮炮擊或投擲手榴彈的無人機,以及在夜間瞄準敵人的熱光學瞄準鏡。
陸媒今年2月份引述俄新社報道,中國運往波蘭的貨櫃經過俄羅斯時被俄方扣押,發現一共有8個貨櫃有一批烏克蘭軍隊的制服,之前俄羅斯還對外展示過在烏克蘭繳獲的中國產民用無人機,這些無人機已經從原來的民用改成了軍用。
不過,美國2022年中共軍力報告中說,中共一些出口武器的質量缺陷仍然存在,可靠性較低,抑制了北京擴大武器出口市場的能力。許多發展中國家購買中國的武器系統,只是因為它們比其它同類武器價格要低。
中共軍工行業正在擴大規模
林輝對大紀元表示,他們並不是直接參與這些軍工項目,但知道這類企業效益非常好,做的都是軍工單子,別的行業訂單都很少了,但是他們的生意都特別好,員工待遇也高。
「一個企業有沒有錢,你一進去就能看出來,窗明几淨,各方面都很規整,也捨得花錢,還有員工各種狀態等,效益好、效益不好,一眼就能看出來。」他說。
林輝表示,時下各行各業都不景氣的情況下,為甚麼軍工行業的項目這麼好做,捨得花錢,他們不斷地建設新廠房,「比如說生產武器的那家,去的時候廠區裏面就有新廠房正在建設,生產空空導彈的那家,要建一個很好的智能化的辦公樓,要花幾個億」。
林輝表示比較震驚,「我們接觸的一些民企企業、傳統行業,他們的項目資金都壓縮得很低很低,但是在軍工行業裏,給的價格就很高,利潤也就很高,大家都喜歡去和他們結帳,這能體現出來它的資金充足,如果資金不充足,到後期結帳都很難結。」
他說,疫情之後,很多企業沒訂單了,他們去過汽車行業,以前都是24個小時不停在流水線上生產汽車,但是到疫情之後再去,本來兩條線生產就變成一條線生產,而這一條線也不是24小時生產,產能就下降了,這和之前明顯不一樣。
中共大力發展軍工有跡可循,在中共2020年10月份「十四五規劃與 2035 遠景目標」文件中,說外部 「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的變化」「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等。
美國2023年中共軍力報告指出,中共長期目標是建立一個完全自力更生的國防工業部門,並與民用工業和技術部門相融合,以滿足軍方對現代軍事能力的需求。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十四五」時期是中共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窗口期,軍工企業也將迎來高速發展契機,各領域訂單飽滿,部份型號可能有數倍增長。2020年被稱為中共軍工產業的拐點之年,一是中共國防政策由「強軍目標穩步推進」轉變為「全面備戰」,二是大量武器裝備由科研轉入定型批產。
蘇紫雲表示,中共的國防預算每年都固定增加7%左右,一直在強化軍事裝備的隔代換新,在這樣的背景,軍工企業當然會持續成長;另外習近平在2017到2027之間追求軍改,大幅增加海軍裝備,不只是艦隻,也包括電子設備、艦載機海空一體部份;第三就是陸軍也在更換新式的火炮跟導彈等。
美國中共軍力報告指出,中共調動了大量資源來支持其國防現代化,包括通過其軍事和民防發展戰略,以及間諜活動來獲取敏感、雙重用途和軍事級別的設備。北京認為軍事和民事機構的結合,是發展人工智能軍事能力的核心,並建立了軍民研發中心,採購了商業開發的人工智能和機械人技術,以發展中共軍隊的人工智能技術。
蘇紫雲指出,所謂軍民兩用,一方面可以藉由民間的廣大需求來降低成本,二方面民間技術強化之後就可以滿足軍事的需求。
「中共以往過於依賴民轉軍,從西方世界導入民用科技,結果資助了中共軍方用途,西方民主國家就開始抵制,西方主要市場就要跟中共脫鉤,那就導致民間經濟的下滑。」
或走向蘇聯垮台模式
過去幾年來,當局對消費端的民營企業進行打壓,政府各種不同的產業基金,都是圍繞著軍工、卡脖子行業科技的方向進行引導。這種趨勢顯示出,中共的經濟政策目標,似乎又回到鄧小平改革開放前重軍工輕民生的做法,而軍工企業大都是國有的,生產效率低下、科技創新低下、條塊分割嚴重、腐敗叢生。
很多觀察人士已經注意到這一點,經濟學家許成鋼對媒體表示,中國真正的經濟增長力量全靠的民企,當局最大的問題就是這幾年打壓民企,那一定中國的經濟增長就打下去了。
「它們(中共)打民企其實是想要撐國企,指望中國的經濟增長靠國企,這是個不可能,國企面對一個非常嚴重的制度帶來的『軟預算約束』基本問題,蘇聯、東歐為甚麼垮了呢?就是因為他改革的時候不允許國內發展民企,只改革國企,最後就把他們拖垮了。」
去年香港大學金融學者陳志武曾對媒體表示,胡溫時期由投資、製造轉向消費,現在反過來了,降低消費和跟個人有關的這種產業,轉移更多的資源和政策支持,到國防和卡脖子的那些技術上面去。
「實際上不只是今天才開始,過去十年都慢慢地在往這個方向走,只不過最近兩年把這個結構性的調整都做得非常突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培行業、電子煙行業、遊戲機、電子遊戲,還有美團等等圍繞著『最後一公里』做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這些要中止,這個是一個結構上的調整。」
陳志武表示,地緣政治的惡化,台海、南海的未來會不會有武力衝突的前景,以及美中日益加劇的新冷戰敵意加深,兩大陣營不斷變得清晰化。沒有幾個跨國公司願意去承擔這樣的風險,脫鉤加速,中國的出口行業面臨根本挑戰。
「原來80年代、90年代、00年代大家只談一起賺錢,不用去管意識形態,但已經完全改變了。不僅僅會看價格,而且也會看你是誰,你的信仰是甚麼?你國家的體制是甚麼?這些都會對未來的中國的出口的增長會產生影響。」
陳志武說,「原來的蘇聯的經濟增長結構也是這樣的,跟國防和戰爭有關的那些蘇聯行業,一直是受到重視的。而那些跟老百姓生活有關的,做麵包和做服裝、輕工業的,蘇聯那個時候是很被淡化的。」
蘇紫雲表示,中國經濟不景氣,是中國共產黨倒行逆施的結果,西方從紅色工業撤退,民間企業因為全球貿易逐漸跟中國脫鉤,民間貿易就萎縮了。
「在政治上習近平是迷信冷戰思維,也就是要船艦炮利,船艦炮力就需要發展軍工,發展軍工就可以帶動部份的經濟,這是他的邏輯。」
「客觀來講,軍事裝備的發展可以產生經濟效益,可是如果過度的話,那等於說像蘇聯時代,導致民間經濟的崩潰,只剩下這種軍事的重工業,那當然國家就瓦解了。」他說。#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