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教學院大成何郭佩珍中學位於大埔富善邨,是一所資助的孔教男女子中學,主要的教學語言為中文。2022/23學年,學校共開辦25班,中一至中二和中四至中六各4班,中三則有5班。學校參加教育局的「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在132個學額當中,約三成六來自自行分配及重讀生學額,其餘六成四為中學統一派位,學生以大埔區為主,少數來自北區。校訓為「敬教勸學」。
顧名思義,孔教學院大成何郭佩珍中學由香港孔教學院所創辦,亦是現時院屬唯一的中學。香港孔教學院在1930年,由從北京南來,北平孔教總會會長陳煥章博士所創辦並自任院長,早在1931年於堅道以五萬多元購下院址,並在院內開設孔教中學。前清遺老朱汝珍太史及宿儒盧湘父先生分別在1933年及 1943 年接任院長一職。孔教中學在香港光復後的1945年更名為大成中學。香港孔教學院在1960年獲政府撥出大成街現址,在籌備3年,將堅道院址全座售出,加上私人捐款及政府津貼及免息貸款,最後在1963年以115萬元在黃大仙大成街建成現時孔教學院大成小學現址校舍。
當時新校命名為孔教學院大成中學,同時開辦小學及夜校。當時學校的中學及小學的下午校接受政府津貼,而小學的上午校及夜校則為私立,當時的校監為在1970年接任院長的黃允畋先生,而校長則為何東的五女,香港大學首批女畢業生的鄭何艾齡博士。鄭何艾齡博士在1963年至1967年間就任校長,她曾在1900年代就讀於盧湘父的湘父學塾,亦在1920至1930年代先後於英美兩地取得師訓課程、教育碩士及哲學博士等學歷。鄭何艾齡博士在1961年獲得大英帝國官佐勳章 (O.B.E.)。
當孔教學院大成中學的小學上午校在1984年轉為津貼後,學院在1987年再獲政府撥出大埔富善邨一座標準中學校舍,給孔教學院大成中學作遷校擴展之用。一直捐款支持學院辦學的富商何耀光先生,在1989年底再捐款開辦學院的新中學,並以其妻子何郭佩珍女士為學校命名。原名孔教學院何郭佩珍中學最終在1990年創立,而孔教學院大成中學經過4年的過渡期後,終於在1994年完全遷出黃大仙大成街現時小學的校址,並且合併往孔教學院何郭佩珍中學。同年小學轉為全日制及停辦夜校。學校亦最終在2015年更名為現時的孔教學院大成何郭佩珍中學。
至於何耀光及何郭佩珍兩人,何耀光先生曾是東華三院癸巳年(1953/1954年)總理、香港建造商會主席、何氏宗親總會理事長,及福利建築公司總經理。而何郭佩珍女士則為保良局己亥年(1959/1960年)總理、西區婦女福利會執行委員等。兩人在1934年於廣州成婚,共育有五子五女。何耀光先生在1938年於香港創立福利建築公司 ,並在後期成立香港建造商會、學校及醫療所等。
至於何氏家族中最為人熟悉的何世柱,就是何耀光及何郭佩珍的長子,接任父親福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的職位,亦曾接辦天天日報。何世柱曾出任東華三院甲辰年(1964/1965年)主席,在1969年獲頒太平紳士,1989年獲得大英帝國官佐勳章 (O.B.E.),後在 2015 年獲頒大紫荊勳賢 (G.B.S.)。而另一名較為人熟悉的何家成員,是何郭佩珍的新抱,四子何世堯的太太,現仍活躍於娛樂圈,在無線電視翡翠台《愛‧回家之開心速遞》中,飾演清潔阿姐蘇姐的馬海倫。
孔教學院大成何郭佩珍中學的校址在汀角道以南,昔日約是魚角村以南對出石灘位置,原始地貌直至1970年代政府發展大埔,土地在1974年乘大埔工業邨的 發展而開始平整,在1977年興建成大型的漁角臨時房屋區,以接收大埔區內受發展清拆影響的居民,期後清拆並在1985年建成現時的富善邨。
根據紀錄,孔教學院何郭佩珍中學在1992年11月揭幕時,已舉行了第一次的開放日。學校在2000年慶祝遷校十周年,在4中舉行了一連三天的校慶開放日,學校在2010年慶祝遷校二十周年,在3中舉行了一連兩天的校慶開放日,歡迎公眾人士前往參與。
而近年,學校亦會在每年的12月中或1月初,以「小六升中一資訊日」的名義舉行開放日,歡迎有興趣報讀的家長及其子女報名參加。通過講座及校園參觀,讓家長及其子女更了解學校的特點和發展方向、學校分別在初中及高中時,各科以英語授課的安排;亦會介紹現時中一自行收生方法與學校收生的準則,最後會安排師生帶領參加者參觀校園,認識各科的教學設施。◇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