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被中共稱為「老朋友」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去世,成為11月15日中美峰會後一個重要的標誌性事件。中共前總理李克強10月27日去世,則是中美峰會前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兩人都算中美關係的緩和派,雖然已沒有實權,但他們的離去凸顯了中共對美策略的蒼白和無奈。
中共失去美國「老朋友」
11月30日,新華社報道,中共黨魁習近平就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逝世向美國總統拜登致唁電。
基辛格曾於1969年至1977年在兩屆美國共和黨政府內閣任職,擔任過國家安全顧問和國務卿,是冷戰時期的重要外交人物。1977年,第38任美國總統福特卸任後,基辛格不再是美國政府要員。
中共高調給現在的美國第45任總統發唁電,還是民主黨總統,恐怕是故意為之。基辛格離世了,也要被中共最後利用一下,中共黨媒或許還會進行一波對內的宣傳操作,但之後中共就沒法再拿基辛格說事了。
基辛格之死對美國政壇不會產生多大波瀾,他的觀點對現任美國政府影響力有限,但對中共的影響卻大得多。中共黨魁沒法再按需要會見這位「老朋友」,在美國也難以找到一個同等份量的替代者,中共黨媒同樣失去了一個對內宣傳的樣板式人物。
中共的唁電表示,半個世紀前,基辛格為中美關係正常化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中方願同美方一道,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中共唁電的真正目的,是藉著基辛格之死,向拜登政府喊話。然而,基辛格半個世紀前的妥協和現實主義外交,如今在美國失去了市場。隨著基辛格離世,中共式的喊話在美國幾乎再無人可以像徵性地應答。中共蒼白的喊話,真實反映了中共對美策略的蒼白和無奈。
10月27日,王毅曾到訪白宮,拜登在會見時表達了對中共前總理李克強逝世的哀悼,但被中共故意忽略。李克強與現任中共黨魁同為政治局常委15年,李克強還曾是黨內二號人物10年,在中共眼裏,卻不及一個卸任美國國務卿46年的基辛格。
李克強算中共的改革派人物,對外形象比較溫和,但應該不算親美派。雖然美國政府可能更希望與李克強式的人物打交道,但他無力主導對美政策。李克強離世後,美國恐怕對中共內部的改革派失去了最後一點期望。
李克強和基辛格的離世,都屬於標誌性事件,中美關係緩和越來越缺乏空間,僅存的一點理論可能幾乎也消失了。中共的「老朋友」越來越少。
典型的政治妥協式人物
基辛格擔任美國國務卿期間,兩大陣營冷戰正酣,基辛格主導的現實外交和妥協政策,在冷戰中發揮了一定作用,緩和了雙方全面尖銳對立的局面,並保持了某種平衡,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還有人認為,基辛格的策略對美國和西方贏得冷戰至關重要;對華人來說,最受關注的無疑是中美關係取得突破。
基辛格「以小惡治大惡」,策反了社會主義陣營的中共,一起對抗前蘇聯;當時中蘇共產黨政權交惡,為美國提供了良機。1971年,基辛格兩度秘密訪華,鋪墊了1972年尼克遜總統訪華,結束了中美之間23年的敵對狀態,美國最直接的代價是在台灣問題上向中共讓步。
因此,基辛格一直被中共稱為「老朋友」,儘管不再擔任美國國務卿,仍然不斷會見中共歷任黨魁,據統計他曾訪華一百多次。由於他配合中共媒體的宣傳,在中國的知名度遠遠大於美國。
基辛格出生在德國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938年為了逃避迫害而移民美國。1943年,他加入美國軍隊,在反情報單位擔任德語翻譯,被派遣到歐洲戰場,後來成為北約間諜教官,這也是他後來擔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的一個資本。
二戰後,基辛格獲得哈佛大學政治學學士、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他的導師艾略特是有名的美國歷史學家,曾為六任美國總統擔任過顧問。在老師的關照下,基辛格多次出席各類外交研討會,建立起了政治人脈。
1968年,尼克遜即將獲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時,聘請基辛格擔任顧問。尼克遜以儘快結束越南戰爭為競選口號,從而當選總統,兩人都屬於政治妥協式人物。尼克遜上任後,立即從南越撤軍,南越很快被北越共產黨吞併。基辛格擔任了尼克遜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後來還擔任國務卿。
基辛格的妥協外交政策也被稱為現實主義政策,就是為了眼前的現實利益,不遵守某些原則,也不斷引起爭議,曾遭到了不少民主黨人的反對。基辛格還主導了美蘇之間的緩和政策,並參與了核武器限制談判。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先被阿拉伯國家攻擊,但隨後反擊佔領了更多土地。基辛格要求以色列放棄土地換取和平,也同時勸服阿拉伯國家讓步,結果埃及與前蘇聯鬧翻。
基辛格也是共和黨總統福特的內閣成員,但1976年福特未能連任,民主黨候選人卡特獲勝,基辛格離開政府,繼續在各種政策團體中擔任顧問,他的妥協策略影響了不少人。基辛格曾為多位總統提供過建議,並一直在等待與拜登的會見,但始終沒有發生。
基辛格作為美國政界的一個妥協式人物,當然會被中共視為寶貝。雖然基辛格卸任後影響力越來越小,但在中共的宣傳裏,他的作用卻似乎越來越大。
對中共綏靖主義的代表
冷戰時期,基辛格和美國政府為了避免戰爭、特別是核大戰,採取了緩和政策,包括拉攏中共對抗前蘇聯,這些有特定的歷史條件。冷戰之後,基辛格的妥協理論本不再適用,但一些美國政界人士對中共嚴重誤判,拋出了幫助中共改良的天真想法,導致美國長期向中共輸血,年邁的基辛格對中共繼續有較高的利用價值。他的妥協策略變成了對中共的綏靖主義,完全失去了原則。
1989年的天安門「六四」事件,本該令美國和西方政界醒悟,但基辛格卻在媒體發表文章《天安門事件是內政問題》和《美國不能放棄中國》,認為「對北京發生的事不可只用善與惡的觀點去看」。
冷戰時期,基辛格為策反中共而妥協,當時還知道前蘇聯是「大惡」,中共是「小惡」。冷戰結束後,基辛格卻放棄了最基本的「善惡」原則,恐怕不是年邁昏聵,更可能是被利益驅使。
2023年7月,已經100歲的基辛格再次訪華,相繼會見了中共黨魁習近平、中共外事辦主任王毅和時任中共國防部長李尚福。當時外界認為,基辛格在美國政壇已缺乏影響力,卻不顧100歲的高齡前往中國,很可能只是為了中共的錢。這些錢沒能換來基辛格的健康,也沒能換來更多的壽命。在中美全面對抗的時代,基辛格的現實主義政治或對中共的綏靖主義,與他本人一道壽終正寢了。
年邁的基辛格思維邏輯並沒有發生混亂,他雖然幫中共站台,但也勸中共放棄對抗美國的策略、適當妥協,只是中共不願意接受,還經常隨意加工他的說法,甚至乾脆省略掉他的建議。
2015年,基辛格曾對亞洲局勢發表看法,稱「日本對本國安保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對國際安保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是難免的;總而言之,日本將成為一個普通國家」「亞洲地區缺乏一個可以關懷弱小國家、維護地區平衡的國家,中國周邊國家都通過與美國合作來保持(和中國之間的)平衡」。
由此可見,基辛格對亞洲格局並不糊塗,但他同時也說,「我反對美國對中國建立包圍網」。當時,美國奧巴馬民主黨政府已經和中共關係不睦,也沒能阻止中共在南海強佔、建設軍事島礁,於是提出了亞洲再平衡戰略,也籌劃了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準備先把中共排除在外。共和黨總統特朗普上任後,直接用關稅和貿易戰限制了中共,基辛格的妥協建議應該沒有被採納。民主黨總統拜登延續了特朗普的高關稅,祭出更多制裁,並聯合盟友圍堵中共,實際走得更遠。
基辛格已無力左右美國外交政策,但為了迎合中共,仍在宣揚中美互相妥協。基辛格希望把冷戰時期的妥協政策繼續用在今天,但中共卻一再說不要「新冷戰」。
拜登政府也明確表示要防止中美衝突,但繼續維持中美「競爭」,基辛格的綏靖主義在如今的共和黨和民主黨中都難有立足之地。
中共的戲不好演了
基辛格對與中共的作用主要是內宣,在中美關係的尷尬時刻,基辛格經常被要求出場、發聲,為中共高層的失誤辯護,但對美國政府沒多大發言權。
7月20日,基辛格最後一次訪華時,美國國務院專門發出聲明,稱基辛格以個人身份出訪,不代表美國政府。這應該令中共很難堪,但中共黨魁仍然出面會見基辛格。當時,中共外交部長秦剛被消失多日,外界不斷質疑,黨內應該也議論紛紛,基辛格的出現並未給中共帶來多少利好消息,但總比沒有要好。
如今,基辛格離去,中共再也找不到一個類似的人,畢竟前美國國務卿的頭銜不是誰都能有。美國歷任國務卿健在的應該不在少數,但除了卸任幾十年的基辛格,其他人沒有意願為中共站台。
中美峰會時,雙方都儘量故意對外保持笑容和輕鬆的態度,但沒有達成真正有意義的成果,令中共的宣傳被迫轉向。中美關係僵局難破,基辛格根本幫不上忙,他只是繼續存在於中共的宣傳裏。
基辛格在冷戰中恐怕並未看到前蘇聯可能垮台的趨勢,實際過度誤判了前蘇聯的強大,所以才拉攏了中共,並採取了緩和、妥協策略。俄烏戰爭後,他主張北約與俄羅斯妥協;但隨著俄羅斯戰事不利,基辛格才承認自己誤判。
冷戰後,他應該也沒有看到中共垮台的歷史大勢,繼續主張對中共綏靖,至今不承認誤判。作為曾被迫害的猶太人,他似乎並不同情獨裁政權下被嚴酷迫害的人們;作為美國公民和前政府官員,他後來為了利益替中共站台,成為他人生中的最大污點。
大紀元首發#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