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港媒引述消息,稱李家超計劃成立「宣揚中華文化辦公室」,目標是「以不同形式弘揚中華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並強化香港文化硬實力及軟實力,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影響力」云云。我當堂嚇一跳,然後就得啖笑。

兩岸三地,不時看見有人誇誇其談,聲稱要「宣揚中華文化」,但橫看豎看,他們都比較像「宣揚中共文化」。例如港媒上面引述的一句「中共文」,內容空洞,詞彙貧乏,一味「化化化化化」,甚麼「軟實力硬實力」,閱後真要洗眼。

馬上想起近日網民轉發四年前Linda Pun女士的帖文,載有1909年「香港叙賢酒樓」的報紙廣告,體裁為駢文(注1) 。廣告原無標點,為方便今日讀者,特加句讀如下:

「叙宴登樓,賢豪入座。酒綠燈紅之夜,金風玉露之天。固已白馬銀鞍,春風穩度;青衫紅袖,秋月流連矣。本樓拓香海之花天,占石塘之風月。帘翻嵐黛,扯旗山外之山;車簇塵香,裙帶路邊之路。畫樓宏敞,夏亦生寒;煤火光茫,夜都如晝。況有名詩古畫,淺碧紗籠;趙瑟秦箏,小紅曲唱。問若箇葫蘆醉倒,酒兵鏖莫兩之雄;記有人粉黛細評,花譜選無雙之豔。惟願及時行樂,須知飲者留名。以遨以遊,小憩高人之駕;一觴一咏,盍留名士之踪。」

你要欣賞中華文化?讀一讀舊香港的廣告文就是。駢四儷六的酒樓廣告我看過幾篇,除了叙賢酒樓,還有觀海樓和英京大酒家的。最晚出的英京廣告,寫得最差;論對仗工整、音調鏗鏘,當以叙賢居首。

在現代人而言,駢文不單難寫,連欣賞門檻也不低:不懂平仄對仗,則不知結構音聲之妙;不辨古今典故,則不解作者用心之巧。

以香港叙賢酒樓廣告為例,多數句子皆暗藏典故。例如作者為甚麼要寫「白馬銀鞍,春風穩度」呢?因為李白有一首詩:「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原來跟「酒肆」有關,恰恰適用於酒家。

又如「拓香海之花天」的「香海」,本是佛經中指稱圍繞須彌山的海,這裏則藉以表示香港。又如「小紅」,原是范成大那個擅長唱歌的婢女名字,此喻酒樓的歌女。「淺碧紗籠」用唐人王播的故事,原指罩着牆上題詩的碧紗,這裏泛指裱起的詩畫(近日我也在Patreon談過「碧紗籠」)。

還有「問若箇葫蘆醉倒,酒兵鏖莫兩之雄;記有人粉黛細評,花譜選無雙之豔」此聯句讀,在Linda Pun女士原帖中也曾引起一番討論。我認為上聯是說:大家鬥酒爭雄(「莫兩」即無以匹敵,見潘岳〈滄海賦〉「信普天之極大,橫率土而莫兩」),且看哪個(即「若箇」)醉倒(「葫蘆」是盛酒器,「葫蘆醉倒」倒裝,即醉酒))。下聯則表示:有人對美女(「粉黛」)仔細品評,要選出最美艷的花魁——當時香港酒樓是有歌妓的。

以駢文來說,這篇廣告其實沒甚麼警句,只勝在自然流暢,明白如話,在清末應該老嫗可解。例如當時大家一見「一觴一咏」,立即會想到〈蘭亭集序〉的「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一見「以遨以遊」,就知道是《詩經》的「微我無酒,以敖以遊」,完全不必註釋,因為這是讀書人的共同語言,就像牛頓力學定律之於理科生,不可能不懂。

如今時移世易,劣幣驅逐良幣,精緻優雅的中華文化早被淘汰,舉目所見,都是「化化化化化」和「軟硬實力」這類「中共語」,誰還記得劉師培說過「儷文(即駢文)律詩為諸夏所獨有,今與外域文學競長,唯資斯體」呢?

我鄭重建議兩岸三地聲稱要「宏揚中華文化」的人,包括特區政府,不如先寫篇像叙賢酒樓廣告那樣的文章出來,供大眾開一開眼界。要是文化程度連晚清一個copywriter也不如的話,那就拜託,中華文化真的不需要你來宏揚,讓它安息吧。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圖/Linda Pun Facebook)
(圖/Linda Pun Faceboo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