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又稱《蘭亭序》,是「書聖」王羲之的作品,素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

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王羲之邀集文友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飲酒賦詩,稱為蘭亭集會,是時有二十六人得詩三十七首,輯為《蘭亭詩》,再由王羲之以行書作序。《蘭亭序》自此千古傳頌,成為書法史上起奠基作用的巨作。 

這件作品是以「蘭亭修褉」為背景,講上巳日的傳統故事。相傳在黃曆某年的三月三日,有三個女子莫名其妙地同時暴斃,發生這種不祥的事情,在當時很容易引發人們內心的恐慌,於是每年的這一天,人們就到水邊去,藉由洗滌來清除身上的穢氣。

據說,「修褉」這種風俗早在周朝就有了,用河水祛穢,另有一種講法叫「拔褉」。東晉之前,「拔褉」是個很單純的活動,並沒有宴遊的形式,人們只是去水邊洗滌,清掉穢氣。到了王羲之的年代,演變成文人之間的風雅集會、戶外野遊、宴遊的形式,還加上了浪漫至極的「曲水流觴」。

古時喝酒的酒杯有一種羽觴杯,兩邊有耳、寬口,通常是木胎,它的材質和設計都著重於能漂浮在水上,並隨著水勢流動。王羲之和一群文友趁著「修褉」時節作宴遊雅集,他們選了蘭亭附近一處彎曲的河道,文人雅士們對坐在溪水兩旁,司令者斟上酒後把羽觴杯安置在河面上,讓木杯隨著水流漂移,酒杯流到面前者必須即刻吟出一首詩來,作不出詩的要罰酒。

《蘭亭序》把當天有多少人參與,完成了多少詩篇、對子,誰罰了多少酒都記錄了;也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等等優美的詞句來形容當天的天氣。這樣,把天氣和場景都書寫下來,字裏行間,都讓人感受到當時空氣中那宜人的氛圍。

這樣一個風雅至極的活動對後來者的影響很深,因為後代的文人要進入詩、書、畫這個領域,通常都從臨摹王羲之的法書入手,《蘭亭序》幾乎是所有文人都必須一再臨摹的入門帖子,手上一遍遍地臨著右軍先生蘊藉暢達的墨跡,心中一次次體會文章中風流婉約的聲息,人人陶醉並嚮往之。

後世文人也有類似的活動,比如北宋時有「西園雅集」,完全模仿王羲之那個時候的形式。這個雅集是講北宋王詵(音:申)的事蹟。

王詵是一位很著名的畫家,王詵家的庭園名為「西園」,他曾邀集名流到他家聚會。在景致怡人的園林中,有人寫詩,有些人在石頭上題字,參與的人都是一時之選,像蘇東坡、李公麟這些名重一時的文人,當時都參加了聚會。「西園雅集」後來也成為畫家們喜歡描繪的題材,像名家李公麟、馬遠、劉松年、趙孟頫、唐伯虎等人都畫過。

明代也有個「杏園雅集」。明代很嚮往北宋雅集的形式,他們的集會就完全模擬宋代的場景,所以「杏園雅集」整個形式和「西園雅集」是非常接近的。他們在楊榮這位國之重臣家裏聚會,因為楊榮當時勢力很大,很輕易地就邀來許多時尚名流。然後也把經過的情形,誰做了甚麼,雅集有哪些背景等,找謝環這位畫家畫下來,成為另一次有名的雅集。

元‧錢選《王羲之觀鵝圖》局部。(大紀元資料庫)
元‧錢選《王羲之觀鵝圖》局部。(大紀元資料庫)

這些雅集都和每一朝代的文化根底有極大的關係,更和那個世代的文化素養有極深的關聯,「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反觀我們現代的集會形式,少了文化層面做鋪墊,少了和自然相應和的胸懷,相形之下,文化根底就薄弱多了。

王羲之的書法雖學自衛夫人,但他能博覽前代各家書跡,擷取眾家之所長並精研體勢,增損古法,一變漢、魏質樸書風,創造出妍美流便的「今體」(當代流行的書體),應用在草書上是穠纖折衷;在楷書方面則是勢巧形密;在行書方面則風神瀟灑,不滯於物。也就是說,不管哪一種書法體裁,王羲之都有他獨到的、能夠成為後人典範的絕妙之處。

蘭亭集序摹本(神龍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蘭亭集序摹本(神龍本,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後代的文人書家幾乎都臨摹過王羲之的《蘭亭序》。古人為了讓臨摹者方便學習,研究出一些頗具智慧的方法。其中有一種叫「摹」,「摹」是完全忠於原作的模仿,大都是以紙覆蓋在範帖上描摹,目的是把原作完完整整地複製下來,這有點像我們現在的影印。

「拓」,就是把字刻在石版上,用墨拓的方式拓印下來。古時雖然有活字版印刷,但是還沒有複製這種印刷技術,沒有辦法把書法字體完完整整地複製下來供人臨摹。這時候墨跡拓本就成為一種很好的學習工具,因此歷代都出現許多很好的「法帖」。

所謂的「法帖」,就是指可以供大家臨摹學習的帖子,那些帖子要先刻在石版上,再從石版上拓印下來。製作「法帖」一定要有相當的藝術素養,還要在書寫上有極高的造詣,才能做出應有的水準。

《蘭亭序》也有碑刻本,那是歐陽詢所作的《定武本蘭亭》碑刻。之所以稱作定武本,是因為書寫風氣在宋初流傳到河北正定,正定屬定武的管轄區,這碑刻在那個地方被發現了,所以就被稱為《定武蘭亭》,十分珍貴。另一個很有名的版本是馮承素的「神龍本」,這個版本是元朝郭天錫發現的,他發現背面有神龍兩個字,神龍是唐中宗的名號,說明中宗對《蘭亭序》也一樣情有獨鍾。

王羲之這帖《蘭亭序》對後世的影響是很深的,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也不是偶然的。

王羲之另有一幅墨寶《快雪時晴帖》,它的重要性也是無可比擬的。但有人說不了解《快雪時晴帖》中的文句,它的內文是:

「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

有點像是希望能夠平安、和善哪,想來都是些問候語吧!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文意不全,難以猜測的情況,比較可能是當時王羲之的字已經非常難得了,只要有人得到一點王羲之的墨寶,都會視如寶物般好好珍藏,但也有人不知出於何種因素,把它割裂、拼接,導致有些作品殘缺不全,文意變得很難懂。像《快雪時晴帖》我們就很難把它作確切的解讀。

但是「書聖」的墨跡是不會因文意不明而受任何影響的,我們看到的是在如行雲流水般的篇章中,或優雅躇躕,或御風而行等諸種意態。歷代的書評家都說王羲之的行書「遒媚勁健,千變萬化而體勢自然」。王羲之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具有繼往開來的巨大貢獻,甚至對日本的書法界影響也很大。十幾世紀以來一直如此,在中華文化史上享譽千年,至今不替。◇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