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颱風蘇拉襲港,天文台於8月31日掛上三號風球,預告於9月1日(8月31日晚上截稿)凌晨改發八號,最高水位與山竹相若。打工仔放一天假大可於壓力中抽身休息一下,然而,這對全港經濟來說卻可造成巨大打擊。
8號、9號或10號風球對經濟影響分別不大,後者或在實物損毀上會多一點(也許昔日差異會較大),打一日風、停一天市,估計經濟損失超過40億港元,八成商務活動受影響,當中不少甚至進入完全停頓狀態。
天文台精巧計損失
打風所構成的經濟損失其實是怎樣計算出來的呢?首先,從天文台官方《熱帶氣旋年刊》中,可獲得主要颱風引致香港直接經濟損失的估算,例如2018年9月侵港10號風球、導致約六萬棵樹冧低的山竹,估計損失高達45.98億港元。
這約46億港元的損失乃天文台透過許多渠道所收集得來的數據總和,第一部份包括各政府部門,如漁農自然護理署、建築署、屋宇處、民航處、渠務署、消房署、路政署、海事處與社會褔利處等;公共事業機構,如中電、中移動香港、城巴、惀景灣航運服務、香港機場管理局、港燈、香港紅十字會等;參考了立法會會議上就《因應颱風吹襲所作準備及跟進工作》的書面回覆中的統計數據。這部份合計得出約9.1億港元。
第二部份的數據乃來自保險索償方面,由香港保險業聯會根據其成員調查提供,當中包括本港54間保險公司的數據,它們加起來的市場份額約80%。調查發現,由山竹所引發的索償總額為36.9億港元,當中95%乃由「財產損壞、業務中斷、工程保險、物料損壞」組成,另有5%屬於「僱員補償、汽車及旅遊」相關。
天文台最後把這兩個數字加在一起,便得出每次颱風所構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從上述情況可見,這個數字背後涉及許多人、許多企業的一手資料,可以稱得上非常可靠。
山竹損失直達數以十億元級別,破壞力極大,但一般颱風所帶來的損失幸好還是較少,如去年的颱風馬鞍,天文台估算經濟損失僅約510萬港元。
不過,不是每次10號風球均會造成同等損失,如2017年的超級颱風天鴿,所造成的損失約12億港元。當然,不排除人們經歷了天鴿後,提升了保險意識,故加保後導致山竹的索償數以倍翻(但政府部門報上的損失亦以山竹為多)。整體來說,除了風力以外,其他因素如日期、時間與長度皆可大幅左右損失總額。
吃公仔麵消費下降
於經歷疫情三年後,不少企業實際上已掌握了員工在家工作的安排與技術,因此當颱風殺到,其實是否可以繼續在家工作,而不用「放假」呢?這樣當然可大大降低打風的傷害,但可能需要各界人士「辯論」一下方得出未來方向。7月颱風泰利時,曾一度引起討論:「本港為全球唯一打風停市市場,港交所曾建議惡劣天氣期間繼續正常交易」。當然,大前提定必是員工安全,沒有取捨餘地。
話說回來,在本文開端時不是提到停一天市,經濟損失可逾40億港元嗎?那麼這又是何道理?理由是在保險範圍以外,還有數之不盡的商務活動被逼取消,而許多不是想改期就能改的。買樓可以隔幾日再買,但港交所不開市就會少了許多當天的場內交易,另市民在家吃了碗公仔麵(低價),餐廳(較高價)就少了生意,整體消費金額以全港700多萬人一齊計,差別可夠大的,還有飛機延誤(乘客在機場齋等);電影、演唱會與大型展覽、活動等取消,統統好「襟計」。
翻查過去颱風資料,各年打風(包括1、3、8、9、10號風球)的總時段,由1956年至2022年的平均數值為263小時19分鐘,即約11天;而近兩年,2021、2022年分別錄得282小時50分鐘、315小時10分鐘,皆超過平均值。有紀錄以來,最多的一年為1964年時的570小時15分鐘。值得一提的是,1964年的GDP增長,又真的恰恰比前、後一年低了一截,即1963年為15.76%,而到了1964年突降至8.63%,但1965年又反彈至14.64%。
蘇拉直撲粵港,大量貼膠紙將被派上用場,「米」字型、交叉貼等已枕戈待旦,一刻不懈。◇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