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精神醫學系分析逾3,000名香港青年,發現過去一年,香港青年可能患精神病的「盛行率」為16.6%,當中最普遍的是抑鬱症。而在可能患有精神病的青年之中,高達74.1%未接受任何精神科或心理服務。

港大於2019至2022年間,以流行病學方式隨機進行社區調查「HK-YES研究」,以了解香港青年的精神病「盛行率」(指特定群體在某段期間患有某種病的比例)、求助不足率及精神危機的風險因素。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黃仁龍資深大律師、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講座教授陳友凱教授、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專職研究員王名彥博士,今日召開記者會公布研究結果。

是次研究共有3,340位青年參與,團隊分析數據後,發現學業是他們的主要壓力來源(42.8%),其次是工作或事業(14.4%)以及個人前景(12.5%)。而過去一年,香港青年可能患精神病的「盛行率」為16.6%,當中最普遍的是抑鬱症(13.7%)。不過,在可能患任何精神病的青年中,有74.1%現時並沒有接受任何精神科或心理服務。

研究結果指出,精神危機的四大風險領域包括家庭空間、個人心態、數碼生活和逆境轉化。在家庭空間方面,風險因素包括家庭精神病歷史、童年逆境、家庭關係欠佳和缺乏私人空間。專家建議應加強家人參與介入措施的角色,為青年提供精神健康支援,並提供讓青年放鬆的「第三空間」。

個人心態方面,風險因素包括神經質性格、自尊和抗逆力低落、偏向孤獨和絕望,以及對未來的展望負面。專家建議可採取正向心理和以強化個人為本的措施,應對青年抗逆力、自尊和孤獨等風險因素。

倡健康自覺使用電話

數碼生活方面,風險因素包括過度使用智能電話和網絡欺凌,而睡眠質素欠佳和吃早餐不定時亦為生活模式相關的風險。 專家提倡青年健康及自覺地使用智能電話,而以睡眠為基礎的介入措施亦能有助加強精神健康。

逆境轉化方面,除了學業壓力等個人壓力,亦包括疫情等帶來的壓力。研究團隊指,過度思考抑鬱症狀和壓力來源可能令精神健康進一步惡化。專家提倡支援青年以運動等健康的態度管理壓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