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里醫生:「疫苗受害者被忽視了。」科學界忽視了「疫苗傷害綜合症」的概念,可是我要告訴大家,它是真實的,而且很常見。
楊傑凱:皮埃爾科里(Pierre Kory)醫生是為數不多的專注於治療因接種COVID-19(中共病毒,新冠病毒)疫苗而受到傷害的病人的醫生之一。科里醫生是一名受過培訓的胸腔醫學及重症加護醫師,自從他於今年2月中旬開設新診所以來,他和他的同事已經治療了幾十個受到疫苗傷害的患者。
〔註:胸腔醫學(Pulmonology)為探討呼吸器官疾病的一門學問。重症加護醫學(critical care medicine)是一種醫學專科,用於治療罹患嚴重,或攸關性命的疾病,或正從危及生命的疾病中恢復的患者。重症加護由不同的醫事人員所組成的多學科團隊來提供,通常包括醫生、護理人員、物理治療師、呼吸治療師、以及藥師等。〕
楊傑凱:今晚,我們將討論他新推出的I-RECOVER治療方案,他所受到的攻擊,及他所看到的政府機構和製藥業之間的腐敗關係。
科里醫生:從來沒有一種分子或化合物,能(像伊維菌素一樣)給製藥業和疫苗接種行業帶來這麼大的「妨礙」。
楊傑凱:這裏是《美國思想領袖》節目,我是楊傑凱。
楊傑凱:皮埃爾科里醫生,歡迎你再次作客《美國思想領袖》節目。
科里醫生:謝謝你再次邀請我。
1. 接診疫苗損傷 及長期綜合症的患者
楊傑凱:我對FLCCC網站(covid19-criticalcare.com)上的一個名為I-RECOVER的新治療方案非常感興趣。你們對所有這些方案都做了代號,這些方案應該是為了幫助那些對疫苗產生不良反應的人。請跟我講講這些情況。
〔註:FLCCC是Front LineCOVID-19 Critical Care Alliance(前線COVID-19 重症加護聯盟)的縮寫,科里醫生是該聯盟的主席和共同創辦人。〕
科里醫生:好的,我們的治療方案I-RECOVER已經推出一段時間了。去年6月推出第一個,它最初是為患有長期綜合症的患者準備的,因為我們開始看到很多這樣的情況,我們試圖弄清楚如何治療它。在那個方案中,我們已經提到,它也適用於治療受到疫苗傷害的患者。
最近,隨著有關疫苗傷害數據的出現,目前宣稱自己受到疫苗傷害的患者數量確實非常多,於是我們決定把這個方案拆開,制定一個真正針對受疫苗傷害者的治療方案。雖然這兩種綜合症之間有很多相似和重疊之處,但也存在一些差異。
馬里克(Paul Marik)醫生和我都接診了很多被疫苗損傷以及患有長期綜合症的患者。I-RECOVER確實是首次學術性嘗試,對我們所知道的有關刺突蛋白和脂質納米顆粒的病理學資料進行編纂和整理。病理學認為,如果某種東西是病原體,它就會導致疾病。
我們在儘可能地了解刺突蛋白是如何導致疾病的,並認為有大約六到七種機制。然後,也正在努力尋找治療方法,來防禦或者控制這種疾病。我們正在與全國和世界各地的醫生們合作,他們正在迅速獲得經驗。我要說這個治療方案是一個草案,它是一個開始,我們還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正在治療的疾病以及發生了甚麼。
這些病人經常讓我想到,要謹慎,(因為)這事極其複雜,而且他們病得很重。但我想告訴大家,他們的病在某種程度上得到緩解,有時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解。
在許多人那裏我看到了強有力的反應,有很多症狀在減弱或緩解,而其他人卻更難,所以我們在採用不斷摸索的方法。
也就是說,我們有一線、二線和三線療法。有時使用一線療法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對於一些患者,我真的不得不嘗試多種不同的策略來幫助他們。獨特之處在於,我們真正專注於緩解痛苦和治療患者,因為疫苗傷害被忽視了。
很多學術醫療中心都設有長期綜合症診所,但是沒有疫苗後遺症診所,目前也沒有研究疫苗後遺症的科學機構。
2. 病人談疫苗須謹慎 科學界忽視疫苗損傷綜合症
我們專注於研究刺突麻木症,這是對刺突蛋白的發病機理的研究。在這個醫療系統中,沒有人向醫生傳授過這方面的知識。他們沒有意識到疫苗可能做甚麼,以及它可能如何導致這些症狀。他們只是看到病人出現了無數不理解的症狀。
通常情況是,對於重要的傳統診斷類別,(病人的)測試結果為陰性。醫生們很沮喪,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幫助這些病人,實際上,病人們也是很沮喪的。他們被轉介給許多專家,但是可提供的治療方法卻很少。他們正在接受無休止的檢查和轉介。
我花了很多時間與病人接觸。在最初的10分鐘裏,他們跟我講試圖獲得治療的過程。他們告訴我這個醫生說甚麼,那個醫生說甚麼。然後,我聽到了非常令人震驚的事情,例如:「我告訴那個醫生這是疫苗造成的傷害,他就結束了問診,說他無能為力。」我已經不止一次聽到這樣的話了。
病人慢慢意識到,一旦說到他們對疫苗的看法,就必須非常謹慎。一旦他們提到疫苗是他們患病的原因,醫生們就會非常生氣,認為他們瘋了。我的大多數患者在離開時都被診斷為焦慮症或功能性神經系統失調(FND),這基本上等於說他們的腦子有問題。
也就是說,這是一種非常棘手的疾病。我們需要醫療系統的幫助,需要有組織的研究,需要更多的出版物,我們需要更加公開地承認這個綜合症。目前,我們只是沒有足夠的數據。科學界正在忽視疫苗損傷綜合症。我要告訴你,它是真實的存在的,而且很常見。
除非這個醫療系統能夠認識到它,並整合資源以有組織的方式對其進行研究,否則我們只能繼續做正在做的事情。我們正在從臨床經驗和文獻綜述中學習,查看的論文通常是在二、三線期刊上發表的,它們通常是體外研究,但我們正在使用可以獲得的所有訊息。
3. 對接種疫苗後的不良反應 需進行準確充份調查
楊傑凱:最近,《英國醫學雜誌》(BMJ)對這項研究重新進行分析,稱嚴重不良反應(的比例)大約是800分之一,全面來看是這樣的。但是他們使用的數據並不完整,而且據我所知,並不是原始數據源。
可是,你談到的傷害的嚴重程度未必是像(比例僅佔)800分之一的情況,而是更加普遍。至於這些現象有多麼普遍,是否有經過嚴格研究、可信的估計來說明?還是,在這個問題上,目前還需要發現更多的東西?
科里醫生:應該進行準確的流行病學上的充份調查,但還沒有進行。不過,請記住,如果你指的是《英國醫學雜誌》的(副總)編輯多西(Peter Doshi)提供的論文,那是預印本,而它只查看了試驗數據。
如果不深入追蹤這些試驗中發生的事情……,有很多證據表明它缺少後續研究,也缺少對不良反應的記錄。因此,我得告訴你, 他們發現的是令人震驚的,(然而)低估了事實。
如果你查看一下VAERS(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就會看到大量的受到傷害的報告。但VAERS的問題在於報告不足,存在某種叫做漏報的因素。僅僅在VAERS 中,我們就有一百萬起不良事件。如果你把這個數字乘以一些人所說的40或50 的漏報係數,那麼你所談論的,是大約4,000萬起的不良事件。
現在我看到,有多少人患有慢性綜合症,症狀持續存在,並常常致殘?這是一個較低的數字,但在最近的第三方調查中,8%的受訪者報告說受到疫苗傷害。此外,還有較小比例的人,實際上把受到傷害理解為他們的家庭成員死亡。該問題是這樣問的:「你或你的直系親屬中是否有人受到傷害?」我想這8%的受訪者都會說有。
有相當比例的人無法工作。這是殘疾的一個標誌,這是我通常看到的患者,他們無法像以前那樣發揮作用。所以, 你是對的。真正的數字是未知的,但是我要告訴你,它高得讓你難以接受,而且非常普遍。
有的病人已經受傷15個月了。許多人來找我,他們已經病了一年了,想要尋求治療,試圖得到幫助,但他們一直無法找到人提供幫助。
4. 長期感染COVID症狀 與接種疫苗後症狀相似
楊傑凱:聽起來好像是一系列長期COVID症狀,與接種疫苗的症狀相似,怎麼區分呢?
科里醫生:首先,我們得看一看它是怎麼引起的。你說得對,因為情況變得更加複雜了,因為實際上沒有人是純粹的。我遇到有的人症狀持續時間很長,然後接種了疫苗,情況變得更糟;還有在接種疫苗後受傷,然後感染了COVID,情況變得更糟。他們在這些事件之一發生後,出現了第一個症狀群。
對我來說,哪個事件引發的症狀並不重要,因為這些綜合症是如此相似。有以下相似之處,最常見的症狀是這樣的:過度疲勞。他們感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累;他們沒有精力外出,受制於所謂的「勞累後不適」(PEM)症。順便說一下,這兩種綜合症都與慢性疲勞綜合症有很多重疊之處。
幾十年來,慢性疲勞綜合症患者一直與感染有關,他們總是抱怨非常的疲勞和無法忍受勞累。因此,我的患者,即使是做最輕微的運動,比如說他們去商店買牛奶,然後回家後,要麼在床上躺上幾個小時,要麼他們的很多神經系統症狀會突然發作。
你會看到,運動引發他們的很多問題,無論是頭痛,還是神經病變症狀。因此,疲勞和「勞累後不適」症以及腦霧,都是我在(長期COVID症狀和受到疫苗傷害)兩類情況下能看到的症狀。
我看到,與長期感染者相比,較多的接種後受傷者出現一種我所說的「神經病理性症狀」,包括類似電擊的感覺、顫抖、搖晃、抽搐。在這些人群中有更多的人頭痛,有時會有一點腦霧,也有一些非常奇怪的神經症狀。有些人感覺他們的皮膚著火了,感覺有人在他們的腳上澆開水,或者感覺四肢冰冷,無法控制體溫。
我也看到,很多所謂的POTS,也就是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症(POTS)。他們坐在這裏,靜止時的心率為110。順便說一句,這種狀態是裝不出來的。我可以通過遠程醫療為病人看病,他們在手指上放一個脈搏儀。他們只是在和我說話,而我看到的靜息心率是125。一個年輕、健康的人在休息時的心率不應該是125,甚至不該接近這個數字。
〔註: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症(POTS)的特徵為直立不耐受,即維持直立時自主神經反應異常而引發一系列症狀,包括頭暈目眩、頭暈、視物模糊或視力減退、全身無力、疲勞、心悸、意識模糊、焦慮、噁心、呼吸困難或頭痛。〕
我還看到,很多我們稱為「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自主神經是控制自動功能的神經系統,比如我們的心臟跳動和呼吸。我們看到(患者)血壓和心率的改變。因此,你能看到所有這些異常情況,其中一些是可定義和可重現的。對於疫苗後遺症,我看到的更多是神經性的症狀,但是這三個主要症狀對(長期COVID症狀和受到疫苗傷害)兩類情況來說都是核心症狀。
5. 自2月開辦診所以來 行醫接待了100到150人
楊傑凱:到現在為止,這個患者群體有多大?
科里醫生:你是說我見到的,還是我診所中治療的?
楊傑凱:請講講大概情況,我只是好奇這個樣本有多大。
科里醫生:我在2月中旬開辦診所。在此之前,我已經治療過3到5名來找我的長期感染者。但是在我和夥伴行醫期間可能接待了100到150人。我非常謙虛地告訴病人一件事:「聽著,關於這種疾病我想知道的事情,和我實際知道的,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我說:「我所實施的一切(治療方式)都在不斷發展。」三個月前我治療病人的方式和現在我治療他們的方式非常不同。我正在學習——新技巧、新化合物和新療法,似乎效果不錯。我正在為特殊的患者更多地使用抗凝劑。我發現這有很多好處。
我正在嘗試儘可能多地了解這種叫做微凝血的現象。我與英國的一個小組合作,他們有一位血液學專家,她會做一些叫做活體血液分析的工作。我正在學習很多關於這些疫苗後遺症患者血液中發生的事情。她所做的是採取活血,把它放在載玻片幻燈片上,並在一分鐘內用暗視野顯微鏡進行檢查。
(註:載玻片是生物實驗用的透明玻璃薄片,長寬約75mm及26mm,厚度為1mm,用來作為乘載樣品,在顯微鏡下觀看。)
我們能看到血小板聚集,以及受到強烈刺激的免疫細胞和凝血細胞。我們正在開始體驗和學習。對於具有非常活躍的受刺激的血小板或纖維蛋白聚集的患者,我們發現他們對抗凝治療有強烈的反應。在美國,我沒有人可以做這種測試,所以我更不願意在這裏使用它。我們只是想弄清楚如何幫助患者。
(註:人體血液循環中的血小板呈分散狀。血小板之間的相互黏附稱之為血小板聚集。血管破損出血後,可出現血小板聚集,在破損部位黏附形成血小板血栓,起到止血過程的最早反應。)◇(未完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