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唐納博士:「現在我們已經進入(大流行病)第三年了,卻仍然在犧牲兒童,因為我們成年人害怕。」「我不知道這些孩子是否能正常成長,不知道他們成年後是否能夠挑戰自己,承擔風險,鑒於他們在小時候從未這樣做過。」

接上期:

如何以防疫之名犧牲了孩子(一)

「我們如何以防備中共病毒(新冠病毒,COVID-19)的名義犧牲了我們的孩子。」麥克唐納博士說。

麥克唐納博士表示人們已經習慣了這種感覺——無時無刻不在害怕的經歷。

因此,即使有人告訴他們現在不戴口罩也可以很安全,他們仍然想戴口罩,堅持要戴。

今天我將採訪麥克唐納博士(Dr. Mark McDonald), 他是一位精神病學家,也是《恐懼之國:美國如何淪為群體妄想性精神病的受害者?》(United States of Fear: How America Fell Victim to a Mass Delusional Psychosis)一書的作者。

麥克唐納博士:「現在我們已經進入(大流行病)第三年了,卻仍然在犧牲兒童,因為我們成年人害怕。」「我不知道這些孩子是否能正常成長,不知道他們成年後是否能夠挑戰自己,承擔風險,鑒於他們在小時候從未這樣做過。」

兩年間的這些訊息已經深入孩子們的內心,他們被告知要待在家裏、保持安全、避免任何風險等。這裏是《美國思想領袖》節目,我是楊傑凱。麥克唐納博士,歡迎你來作客。

7. 疫情僅6%人

2021年8月18日,在邁阿密北部的聖勞倫斯天主教學校,學生們戴著口罩,參加暑假後的第一天的面對面課程。(AFP)
2021年8月18日,在邁阿密北部的聖勞倫斯天主教學校,學生們戴著口罩,參加暑假後的第一天的面對面課程。(AFP)

真正死於病毒

兒童一直是犧牲品

麥克唐納博士:我認為,兒童一直是這場大流行病的犧牲品。我把大流行稱作恐懼大流行,因為它確實如此。它不是一個醫療意義上的大流行,而是一種恐懼大流行。

楊傑凱:我們來簡單談談這個問題吧。那麼,你認為恐懼大流行是一件更嚴重的事情嗎?

麥克唐納博士:其實,我知道恐懼大流行是一個更嚴重的事情,因為如果人們真的去看看死亡人數的原始數據,去看看疾控中心自己的數據:在所有記錄在案的死亡人數中,有94% 的人患有三種或四種重大的嚴重併發症,而且平均死亡年齡實際上超過了美國公民的平均壽命。但撇開這一點不談,在過去一年中,僅因吸毒過量而死亡的人數現在已經超過10萬美國人。

僅在一年時間內!這在以前從未發生過,10萬人僅因吸毒過量而死亡。癌症在增加,心臟病發病率在增加,焦慮、抑鬱、自殺率在增加,數據已經一飛沖天了。直到現在,我們才開始全面了解實際醫療傷害,是自2020年中期以來,由政府干預和政府越界所造成的。

我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病毒性大流行,無論你用甚麼數字——我認為,這些數字都被嚴重誇大了。就以疾控中心報告的80萬所謂的死亡病例來說,有94%,甚至他們自己也表示,其中94%的人是因其它原因而死亡的。所以只剩下80萬中的6%,也就是4萬或5萬美國人(死於COVID),即相當於每年死於車禍的人數。這真的不像我們被告知的那樣嚴重。我們沒有看到年輕人,或健康人大量(因COVID)死亡。

所以,(這是一場)恐懼大流行,打擊了所有人,不僅打擊了老年人、生病的人、肥胖的人、酗酒或吸毒的人,它還打擊了兒童,打擊了年輕成年人,造成了自殺、患上嚴重精神疾病、自我傷害,以及喪失正常的聽說能力——語言學習障礙正在上升至25%到300% 之間,這取決於美國的語言治療轉診地點。我知道,恐懼大流行的危害匪夷所思,比我們從一開始就被告知的任何核心醫學病毒危機都重要得多。

楊傑凱:根據你的觀點,在大學裏,仍然有非常值得懷疑的政策正在被頒布。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們自己竟然已經成為製造這種恐懼的因子。他們已經被宣傳控制這麼久,以至於他們自己都相信了。我們應該討論一下,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我感到非常不安。

麥克唐納博士:可悲的是,此刻,我們是否取消政府對學校的強制令已不重要了,因為孩子們現在已經接受了他們父母的恐懼。他們的父母成功了,成年人成功地把恐懼永久地烙印在孩子身上。如果不戴上口罩,孩子們自己就會沒有安全感。就在上周,洛杉磯縣和洛杉磯市的學校系統完全取消了學校裏的所有口罩令。是一點一點取消的,從這裏到那裏,從戶外到室內,零零散散,非常複雜,但基本上現在都結束了。

8. 宣告不必帶口罩

逾80%孩子仍自願戴口罩

在這一切結束後的第一天,所有的孩子都被告知,你不必在任何地方戴口罩,無論室內室外都無所謂。80%以上的孩子仍然自願戴著口罩,仍然戴著。為甚麼呢?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做是對的,他們覺得不戴口罩很不舒服。

他們的感覺就像我診所裏那個8歲小男孩,幾周前他和他母親一起來的。他母親沒戴口罩,她是一個高度焦慮的人。所以我對她摘掉口罩印象非常深刻。但是他不是一個焦慮的孩子,但有多動症,卻戴著一個口罩。

我說:「你媽媽沒有戴口罩,她感覺這很好,你不需要再戴它了,為甚麼還戴著它呢?」他說:「我只是覺得戴著它更好,現在仍有那麼多變種在流傳。」這是一個8歲的男孩。

楊傑凱:還有另一個因素,不是嗎?我記得小時候,來自學校的同伴們的壓力非常大。外面一直有所謂的「關於未接種疫苗者的大流行病」這類的訊息,意思是如果你不接種疫苗,在某種程度上你就是一個低等人,或者是錯誤類的人。如果你不戴口罩,那也是一樣。因此,我想也有這種因素,在推動80% 的兒童仍然戴著口罩。這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麥克唐納博士: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旦孩子到了兩位數的年齡,同齡人的影響就會大得多,比父母或成人更有影響力,大多數父母都知道這一點。在某些時候,他們意識到孩子不再聽他們的話了。孩子說:「是的,但是我的朋友吉米告訴我……」,或,「我的朋友梅麗莎說……」,「所以我要聽吉米或梅麗莎說的。」

總括來說,從發育的角度看,這是正常、健康的事情;因為,這是你界定自己的方式,把自己與父母分開。

在某些時候,你必須離開,你不能永遠和父母待在一起,儘管很多人在他們的父母的車庫裏待到40歲。

發育的目標是要獨立,與父母分離。這需要推他們一把,但是不能只是把他們推開,然後讓其獨自一人。你必須和別人、同伴在一起,要和其他同齡的孩子、其他青少年在一起。你可能會犯一些錯誤,會出去抽一、兩次煙,但願你不會上癮。你可能會去商店裏偷東西,因為其他孩子也這麼做。然後你被抓住了,你意識到,「哦,我的天啊!這不是一個好主意。」你會犯錯,但願不會有生命危險。

9. 不僅是對不起孩子 還對他們造成傷害

然後隨著他們長大,很多父母會這樣說,他們上了大學,第一年回來後父母就發現他們真的成長了很多,在過去一年裏變得如此的聰明。

他們很驚訝,因為那些孩子真的長大了,形成了自己的身份和信念,但願能夠與父母的價值觀一致,但卻不是父母的複製品。

這就是發育的過程,是正常的、健康的發育。我們已經打斷、扭曲了它,讓孩子們如此害怕,讓其相信他們是不安全的,從而不能去反抗。他們再也不能反抗了,不能出去承擔風險了。我們已經告訴孩子,現在的正常發育,就是要保護自己的安全,這是你應該做的。

可是,這不是你應該做的。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你應該承擔風險。你應該去挑戰環境。你應該犯錯,摔倒,膝蓋受傷,骨頭折了,然後爬起來,從失敗和錯誤中學習。這就是你成長的方式。而由於父母的恐懼,阻止了孩子們這樣做。

所以現在,他們的同伴——那些真正對他們影響最大的人,也都很害怕。在過去,你和你的朋友出去,他們會說:「我們去做一些瘋狂的事吧,去跳牆、爬樹、打曲棍球吧。」然而,現在孩子們都在說:「我們戴上口罩吧!」所以想想那個既沒戴口罩也不想戴口罩的孩子。

想想那個孩子說:「我感覺很好,我真的不想戴口罩。」而他所有的朋友都戴著口罩,他們都很奇怪地看著他,似乎在問:「你有甚麼毛病嗎?你怎麼不戴口罩?」最終,那個孩子會屈服,因為同齡人的壓力太大,他無法抗拒,也會戴上口罩。

也許,過一段時間後,他不僅會因為同伴的壓力而這樣做,而且還會開始覺得這可能是正確的事情。然後當他獨自一人時,他會戴口罩。也許他會告訴下一個不戴口罩的孩子,「你需要戴上你的口罩。」他要把這種恐懼傳播出去。

這就像一種感染、一個癌症,它會持續擴散。我們已經把這種癌症灌輸給了孩子。如今它已經轉移了。現在我們抽身而退,這無所謂,它已經完全蔓延到整個政治體。所有的孩子都在這樣行事。

我在我的醫院看到了這種情況,在大街上也看到了。我們不僅僅是對不起孩子,還對他們造成了傷害,也許是永久性的傷害。我不知道是否會有辦法挽救,這些孩子是否會正常成長?我不知道他們成年後是否能夠挑戰自己、承擔風險,因為他們年輕時從未這樣做過。這真的很可悲,而且是毀滅性的。我真的很擔心下一代會變成甚麼樣。

10. 你可能有最好的意圖

孩子卻開始吸毒

開始所談到的這個問題。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可能會想:「我只是按照當時理解的政策行事,當時似乎是正確的,那麼我現在真的錯了嗎?」我覺得,很多人在現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這麼想。

麥克唐納博士:我認為,重要的是要對自己誠實,要承認,聽從命令、按照指示做事,並不一定等同於做好事,你的意願與結果完全脫離。你可以有最好的意願,卻造成了巨大的傷害。這兩者可以並行不悖。

事實上,它們經常如此。你可以宣稱你試圖做正確的事情,並且你也做了所謂的、被告知要做的事情,但同時,你造成了傷害。你可以道歉,不必為執行指示道歉,但要為你實際上傷害了某個人這一事實道歉,因為那是你做的。

無論你是否出於好意行事,都不能抹殺有人受傷的事實。你是為了保護你的孩子,但這並不改變事實:你的孩子現在不能清楚地說話、詞彙量少,並患有焦慮症。如果孩子是大點的,他或她可能開始吸毒,作為被鎖在家裏長達一年半而逃避焦慮的一種方式。這一點是需要承認的,需要得到處理的。「只是服從命令」的藉口,在二戰後已不成立,現在也不應該成立。

我使用這些極端的類比,並不是說,讓你的孩子在家裏待一年等同於支持種族滅絕,我的觀點是它背後的邏輯完全一樣。有人讓你做某事,而你聽從了命令這一事實,這並不能改變後果是可怕的這一事實。

我們越早接受這一點,就能越早真正地向前邁進。而向前邁進意味著,讓自己完全負責,不找藉口,不去合理化。這是成熟、發展的象徵。這是你真正成長並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唯一途徑。

楊傑凱:這就是我要說的話。在你舉的例子中,這對你的親屬有好處,對你自己也非常重要。這很有說服力!麥克唐納博士,很高興你能參與這個節目。

麥克唐納博士:謝謝你!◇

( 全文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