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中醫藥學院一項研究發現,由丹參提取的化合物「隱丹參酮」有治療和預防與膽汁反流相關胃癌的潛力。研究亦發現反流膽汁酸會令引發炎症的細菌大量繁殖,導致胃癌。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科學期刊《Advanced Science》

研究團隊分析50名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50名胃癌患者,以及45名對照組人士的胃液樣本,發現在膽汁反流性胃炎和胃癌組別的胃液樣本中,膽汁酸含量顯著高於對照組。膽汁酸是一種弱酸,它們流入胃部,會破壞胃液正常的酸鹼平衡。

研究人員另檢視上述145個胃液樣本,發現在膽汁反流性胃炎和胃癌組別中,引發炎症的細胞因子「脂多糖」濃度亦比對照組高,產生「脂多糖」的細菌數量亦明顯多於對照組,其中「黑色素普氏菌」的數量相對最高。團隊認為,膽汁反流令胃內環境出現明顯改變,導致胃內微生物群出現變化,並發展成胃炎及胃癌。

研究人員進行小鼠進行實驗。細胞和分子分析顯示,「黑色素普氏菌」透過激活「IL-6/JAK1/STAT3通路」,令小鼠胃部出現炎症。而「IL-6/JAK1/STAT3通路」是細胞內一連串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免疫、細胞分裂、細胞死亡,以及腫瘤形成過程有關。

從丹參根部提取的「隱丹參酮」是一種已知的細胞STAT3信號通路抑制劑。研究人員透過手術令實驗小鼠出現膽汁反流。在8隻沒有使用「隱丹參酮」的小鼠中,有3隻於手術後50周出現胃病變。而另1組注射「隱丹參酮」的6隻小鼠中,並無觀察到明顯的胃病變。

研究團隊認為,結果顯示「隱丹參酮」能消除「脂多糖」及「牛磺脫氧膽酸」對IL-6/JAK1/STAT3通路的激活作用。

浸大中醫藥學院副院長賈偉指,研究結果反映「隱丹參酮」是一種以中藥為本的潛在藥物,可用於預防和治療膽汁反流引起的胃癌。新發現的膽汁反流誘發胃癌機制亦為開發相關藥物提供了另一種策略。@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