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目前世界長壽排名第一的國家,而京都府京丹後市百歲人瑞數量更是全國水平3倍以上。究竟他們有甚麼長壽秘訣?京都府立醫科大學教授内藤裕二(Yuji Naito)研究發現,由於京丹後地區的傳統飲食習慣,當地老年人的腸道菌群與眾不同,這可能是他們長壽的關鍵原因之一。

據京丹後市政府統計,截至今年9月1日,該市有124名100歲以上長者,預計到今年年底這一數字將上升到165人。每10萬名居民中就有約237名百歲人瑞,是日本全國水平的3.3倍。

内藤裕二與團隊研究該地區65歲以上長者的腸道微生物菌群,結果發現,該地區長者腸道內產生丁酸的細菌明顯比鄰近的京都市長者多。

丁酸被認為是與長壽相關的物質。丁酸的代謝能使免疫細胞增加,抑制炎症,還會影響與認知功能相關的腦部問題,对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有保護作用。小鼠實驗顯示,增加腸道中的丁酸細菌可以減緩中樞神經的老化。

人的腸道有1000多種細菌,形成一個互相依存的環境。整個腸道環境就像一個體系,有多種不同的功能。腸道細菌也會影響與生活方式相關的疾病,例如糖尿病和肥胖症。如果腸道環境良好,能量代謝順利,內臟脂肪就會減少,還能避免動脈硬化。

為什麼京丹後市長者的腸道內有更多產生丁酸的細菌?內藤認為,這與當地的傳統飲食習慣有關。當地人的食物來自附近的海邊、山裏和田地,主要包括魚、海藻、豆類、馬鈴薯、根莖類蔬菜和糙米等,這類食材含有大量膳食纖維。這樣的飲食結構可以改善腸道環境,從而令人健康長壽。

人吃的食物不僅供給身體營養,也在影響腸道內的微生物。内藤舉例說,嬰兒所喝的母乳中含有低聚醣,不能被人體分解和吸收,卻是腸道內微生物的食物。

腸道細菌多樣性隨世代減少

腸道的微生物是從人出生開始慢慢累積,同時也與遺傳有關係。例如,日本人在分解乳糖方面極其薄弱,但是這些未消化的乳糖到達大腸並成為雙歧桿菌的食物,從而增加了雙歧桿菌的數量。雙歧桿菌是一種厭氧細菌,生活在大腸的無氧環境中,可以產生丁酸。

不過,內藤也發現,腸道細菌多樣性隨世代減少。通過研究京丹後市同一家族三代人腸道菌群的多樣性,他發現從祖父母、父母到子女,腸道菌群的多樣性逐漸喪失。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生活方式的改變,腸道細菌數量會受到影響,從腸道中消失的細菌再也不會回來了。

他曾對傳媒說,過去有種說法,認為腸道裏的細菌,好菌、壞菌、中立細菌的比例是2:1:7,但是這種概念並不準確,比如梭菌被認為是一種引起大腸炎症的細菌,但是同時它也是產生丁酸的好菌,只是因為腸道環境的紊亂,讓它失去了平衡。還有許多微生物,人類都還沒發現它們的功用,所以不要簡單地把腸道裏邊的細菌給「污名化」。

地中海型飲食有助腸道健康

內藤指出,可溶性纖維對喂養丁酸菌和其它腸道細菌很重要。他推薦地中海型飲食,即多吃魚、全穀類、豐富的蔬菜水果、豆類和好油脂等,這與日本人的飲食習慣類似。他也建議,早餐吃富含纖維的麥皮乳酪和奇異果是個不錯的選擇。他強調,不僅要吃椰菜和萵苣等綠葉蔬菜,還要吃西蘭花,有助於預防癌症。

他還提醒,避免高脂肪食物,如肉類和油炸食品,減少鹽和糖,也不要喝減肥飲料。@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