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債務爆煲、斷貸風暴陰影下,銷售額又直線下滑,2022年上半年的財報數據公布,中國房地產業界再現「活下去」的呼號。除了賣地求生、不拿地、裁員,業界沒有招?要等政府救嗎?專家認為,中國房地產處於泡沫破掉的收縮過程中,問題的根源在於中共的制度劣勢。

中報出爐 房企再喊「活下去」

「目前中南最大的成績就是能活下來,能抗風險、能防風險,把經營生產正常化」,在2022年的中期業績會上,60歲的江蘇房企中南建設公司董事長陳錦石表態稱。這句本是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在2018年的萬科秋季內部例會上首次喊出來的口號。

「中南建設」2021年銷售額達到1973億元,陳錦石身家一度超過70億元。但2022年上半年,公司銷售額卻直線下滑至330億元,淨虧損達33.8億元。為維繫公開債務的按時償還,中南被迫賣出了14個項目股權。

騰訊新聞「稜鏡」9月6日發表的文章寫道,「中南建設」只是行業整體暗淡失色的一個典型縮影,「活下去」已然成為房地產行業眼下最為真實的寫照甚至目標。

國金證券研報統計稱,64家樣本房企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11.5%,這是自2017年來首次為負,歸母淨利潤降幅高達47%,這一降幅已與去年全年相當。

據樂居財經統計,169家上市房企披露的2022年半年報業績中,歸母淨利潤呈現同比下降的有129家,佔比高達76.3%;有55家房企歸母淨利潤為虧損狀態,合計虧損超595億元。仍保持盈利正向增長的僅有40家房企。

值得注意的是,恒大、融創、世茂、奧園、佳兆業等多家債務違約房企,財報至今難產。

「稜鏡」分析稱,背後原因是,前些年買的高價地進入結算周期,房企們試圖降價促銷換取銷售規模,或低價賣資產項目,這就導致資產可回收金額明顯低於帳面價值,營運等銷售成本卻相對提高,縮表出清後,淨利潤水平無疑被拉低。這一趨勢已從去年下半年延續至今。

克而瑞統計稱,2022年上半年,百強房企全口徑銷售額為34706億元,同比降幅50.3%。TOP30強房企中整體同比降幅達42.64%。僅有廣州市屬國企越秀地產一家的銷售額維持正增長(+3.2%)。其中,世茂、中南的降幅皆超70%。

縱向對比售價漲跌幅來看,「三四線之王」的碧桂園樓盤單價從2021年上半年的7994元降至今年上半年的7458元;聚焦一二線的龍湖,則從17272元降至16549元;艱難還債的雅居樂則直接從15539元降至12848元;爆煲的陽光城從15067元降至14332元……

專家:泡沫破掉之後一路收縮

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9月9日對大紀元表示,中國房地產現況類似泡沫破掉之後的一路收縮。

「在泡沫破掉的收縮過程裏面,資產在收縮,所以大家會等更便宜再來買。觀望的結果就是價格繼續跌,因為買方不來,賣方只好再殺價,惡性循環。結果就讓降價的預期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

據「稜鏡」報道,陳錦石的女兒、中南總經理陳昱含訴苦稱,在「救行業、不救企業,救項目、不救企業」的導向下,企業獲得的有效支持還不夠。比如增量融資的口號喊得很響,但很難落地,要以犧牲更多的資產或者流動性來實現「飲鴆止渴式」的融資。

中海董事局主席顏建國則表示,問題的解決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宏觀經濟的整體走勢,二是出險房企遇到困難的解決進度。

另外,停貸潮後,相對於此起彼伏爆煲的民企引發的交付信任危機,此次中報業績會上,央國企開發商則強調保交付,試圖提升品牌安全度。央企中海行政總裁張智超說,「在當前形勢下,保交樓對我們不是問題,反而是一個競爭優勢。」

美國南卡大學教授謝田9月8日對大紀元表示,中國房企的年中報表顯示,房地產市場的形勢越發緊張,預計其滑坡的趨勢會在下半年更加顯著。而中共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看來於事無補。房地產企業想活下去,可能是一種奢望,因為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活路在哪裏。

吳嘉隆則認為,當局真的要救房地產,或許可以套用之前中共救國有銀行的模式,就是由人民銀行還有幾個大行出錢成立一個資產管理基金,然後由這些基金去承接比較好的資產。比如要撐住恒大,把資產打包賣出去,由這個資產管理基金接盤俠,把資產活化,但可能要二十年、三十年慢慢去處理。在短期內先讓房地產企業撐過去。不過他認為中共現在國家資金也沒有了。

「現在問題一方面是供給過剩、投資過度,蓋了太多的房子。還有中國的人口在收縮,對房地產的需求在下降,房地產企業是註定要收縮的。再加上整個經濟情況不好,目前的房地產泡沫要破掉,基本上是沒有救。」

他認為中國房地產的問題也不只是民企的問題,由國營企業來做房地產也許可以減輕某些眼前的困難,但是從長期來看不是解決之道,是因為房地產業當初沒有制約,沒有做選擇性的信用管制,全國靠房地產撐GDP的增長,這條路本來就走不通。中共的經濟對策一直是用基礎建設投資、固定資產的固定投資推動經濟,結果是把大量的資金和資源用在房地產行業,行業供過於求,是結構性、長期性的。

不拿地和賣地求生 分析:土地財政是制度劣勢

外部融資不暢的背景下,開發商們幾乎只能依靠賣地、賣物業續命。

以正艱難還債的雅居樂為例,其宣稱上半年經營活動現金流為43億元,這較2021年末的9.3億元有大幅攀升。但對比去年上半年斥資105億拿下22宗土地,2022年上半年,掌舵者陳卓林不僅零拿地,還通過出售公司權益、物業、廠房及聯合營公司等,獲得33億元的收入。此外,公司樓盤銷售均價也同比下降了近2700元/平米,並在一年內裁掉了11139名員工。

就在9月1日,大幅收縮的雅居樂公告透露還要繼續賣地,以6.8億元出售濟南兩個項目的股權。

另一方面,開發商特別是民企,開始不拿地,或避開三四五線城市。

克而瑞數據統計稱,截至2022年6月底,50強房企中,仍有三成房企尚未拿地。若是聚焦重點22城,這一比例超過半數。國企、央企是拿地主力軍,佔比高達74%,包括中海、華潤、招商等。民企則近乎隱身,拿地金額佔比僅有25%,且集中在龍湖、濱江等少數企業中。

與此同時,即使拿地,房企們也開始集體聚焦一二線城市,三四五線市場似乎正在被拋棄。截至6月底,百強房企投資金額的83%集中於22個重點城市,22城以外僅佔17%。

大陸房地產業內人士王女士9月7日對大紀元透露,他們公司拿的地也不多,現在裁員也很多。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地產不保值,尤其是很多三四線城市,它的房地產的降價很厲害,所以我們都希望拿一二線城市地皮,現在拿地挑選會更嚴格,不會貿然地去拿。不像在2019年、2020年或者之前,隨便拿塊地,只要拿到地就賺。現在大家都在搶一線二線城市的地。」

王女士說,一線二線城市地的資源比較少的,但如果不拿地、不儲存地,結果就是馬上極度萎縮,整個生命線會停止。

王女士說,「最近大家都在做的事就是裁員,我們又開始瘋狂裁員。」

她說,大家都覺得這是很危險的行業,都在走下坡路,都在尋求轉型。「本來大家想往商業地產去走,但是疫情對於商業地產,像一線城市,像上海的商業的空置率又很高,所以大家現在也在摸索到底該怎麼走。」

克而瑞數據統計,目前三四線城市房產庫存高企,45個非重點城市2021年末廣義庫存6.64億平米,需要5.25年消化。克而瑞研究中心高級研究總監謝楊春在7月份曾表示,現金流緊缺也是房企在三四線城市投資收縮的導火線。

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對大紀元說,中國房地產問題的根源在於,當初共產黨來的時候,取消私有產權,土地收歸國有。後來因為財政的壓力,要靠賣土地批地取得財政收入,搞土地財政。房地產企業其實算是權貴白手套。

「但是人們買的都不是所有權,是使用權而已。到最後因為房地產做不下去了,地方政府批地大家不敢批了,開發商批個地蓋好房子賣給誰?整個產業過度投資、過度開發。所以這條路走不下去了。」

吳嘉隆說,房地產危機反映出中共目前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制度的劣勢。就是它考核地方官員是用GDP增長率,不只是吸收外來投資、吸收台商的投資,還包括能夠批出多少土地來取得財政收入。它整個行政考核跟土地有關,一直搞到最後撐不下去、整個經濟泡沫破掉為止。#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