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指出,中國經濟大幅放緩的同時也減少了工業產品的進口需求,這將進一步影響東亞與歐洲的主要出口國。
在中共當局的「清零政策」下,中國第二季GDP幾乎沒有增長。彭博社指出這使得高科技工業產品的需求顯著下降,進一步導致德國、南韓對華貿易出現罕見赤字。
據中共海關總署最近公布的數據,上個月高科技產品和機械、電子產品的進口量下降了約8%。本月似乎並未改善,7月前20天中,南韓對中國的出口下降2.5%。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新興亞洲區高級經濟學家阮貞(Trinh Nguyen)表示,下滑的主要原因是COVID-19疫情封鎖的影響揮之不去,打擊了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她表示,直接受中國國內需求影響的國家更容易受到衝擊。
這個消息表明了在中共堅持清零之際,於貿易上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的高度風險。阮貞補充說,中國經濟的衰退「對這些經濟體來說是個壞消息,因為它們的進口賬單在擴大,然而它們主要客戶的需求卻急劇下降」。
彭博社指出,對這些國家來說更糟的是,中國進口放緩的部份原因是結構性的。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龔炯(John Gong)表示,今年中國電動車出口激增,供應鏈卻更加以中國為中心,減少了對南韓等國家的汽車零部件需求。
西班牙畢爾巴鄂比斯開銀行(Banco Bilbao Vizcaya Argentaria)駐香港的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夏樂(Le Xia)說,若中國可在下半年避免嚴格封鎖,進口可能會恢復到7%~8%的年度增長,但對比去年仍大幅下降。
夏樂補充說:「進口疲弱將是中國經濟放緩向世界其它地區蔓延的關鍵。」
經濟學家正下調他們對中國經濟的預期,許多投資銀行已將對中國GDP增長的預測降至4%以下。目前,中國本土疫情仍呈多點擴散,隨著高傳染力新病毒株的出現,預計可能會有更多的封鎖。
與此同時,中國房地產危機正持續惡化,給大量中國業主帶來衝擊,不僅顛覆他們希望通過房產積累財富的計劃,還令年輕人沒信心結婚或創業,老人失去畢生積蓄。
由於住房建設和銷售產生的服務和商品需求約佔中國GDP的20%,這也意味著,房地產低迷將嚴重影響經濟增長。一些專家預測,這場房市危機可能對中國經濟造成持續近10年的負面影響。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報道,一些經濟學家正在討論中國是否會走上日本式的長期停滯。
儘管一些經濟學家認為,若中共當局能即時推出正確的政策,仍有機會避免日本式的停滯。不過,許多經濟學家卻對中國經濟前景不甚樂觀。
「中國比日本的失衡更加極端」,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佩蒂斯(Michael Pettis)說:「使它更難依靠消費來實現增長。」
佩蒂斯說,日本一直未能轉向以消費推動增長,主要是因為製造業未能接受向更高工資的必要轉型。
他說,中國可能不會進入金融危機或急劇經濟危機,相反地,可能會「面臨一個很長的、日本式的低增長期」。
如果對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下降,佩蒂斯估計,中國GDP在未來幾年的年增率將不超過2%~3%。◇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